我国作物栽培科技新技术与新趋势.ppt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作物栽培科技新技术与新趋势 南方双季早稻和东北寒地水稻,为应对育秧期低温,进行大棚育秧。随着政府对大棚育秧补贴力度的加大,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快发展。 东北寒地稻区研究建立了水稻智能化大棚育秧技术 南方双季早稻地区建立了不同形式棚式育秧技术 大棚育秧较露地育秧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受温室智能调控,大棚育秧能提早播种育秧,增加生长有效积温; 二是育秧与大田栽插比例高,大棚育秧较露地育秧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是利于培育标准化规格化壮秧; 四是利于水稻育秧过程中抵御自然灾害; 五是提高人工作业效率; 六是利于商品化集中供秧。 大棚育秧 我国作物栽培科技新技术与新趋势 (1)水稻覆膜栽培技术 水稻覆膜旱作栽培是一项具有高效节水、节肥、高产优质特点的新型栽培技术。在四川、湖北、云南等丘陵缺水地区不断研究与推广应用。建立了较为水稻覆膜节水综合增产技术。2009年被审定为四川省粮食丰产主推技术。 与常规淹水种植栽培相比,水稻覆膜栽培增产5%~20%,节水50%~70%,降低稻田CH4排放。 2 覆膜栽培 我国作物栽培科技新技术与新趋势 (2)小麦覆膜栽培技术 小麦覆膜栽培是近年来在西北旱区发展起来的1种小麦节水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比较成功的有:小麦覆膜穴播技术、小麦地膜周年覆盖栽培技术 我国作物栽培科技新技术与新趋势 玉米覆膜栽培更有重要进展,例如: 西南玉米产区: 高山高原玉米抗旱早播全膜技术模式、高山高原玉米坐水种全膜技术模式 西北旱作玉米区: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模式、 玉米半膜覆盖技术模式 东北西部旱作玉米区: 玉米全膜覆盖技术模式、玉米半膜覆盖技术模式 (3)玉米覆膜栽培技术 我国作物栽培科技新技术与新趋势 (八)保护性耕作与秸秆还田栽培 农田保护性耕作与高产高效栽培相结合,在我国不同农区建立适用的保护耕作栽培综合增产技术,大面积应用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和增产效果。 东北玉米主产区: 东北平原春玉米区:耐老化地膜常年覆盖微集雨保护性耕作新模式 东北西部灌溉区:玉米深松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玉米旋耕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东北中南部山地丘陵区:玉米秋旋垄密植技术模式、玉米免耕早播密植技术模式 冀农牧交错带:青贮玉米“高、双、旱”保护性耕作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黄淮海小麦主产区: 黄淮海水浇地麦区:深松深耕机条播技术模式、少免耕沟播技术模式 长江流域稻区: 长江上游成都平原:免耕水稻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长江中下游稻区:双季稻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1 保护性耕作栽培 我国作物栽培科技新技术与新趋势 例如:河南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夏放主持完成的“小麦、玉米两茬轮作周年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成果,获得2007中华农业科技奖,该项目研究了小麦、玉米两茬轮作周年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的可行性。明确小麦、玉米轮作区的保护性耕作最佳技术模式和工艺路线,并改进和完善小麦、玉米两茬轮作周年保护性耕作配套机具集成。 江西农业大学黄国勤等在长江中下游建立“双季稻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研究双季稻免(少)耕播/抛秧栽培技术(精量播种技术、壮秧技术、全苗立苗技术、精确肥水管理技术等)、秸秆还田和快速腐解技术、周年有害生物生态控制及综合防治技术,形成了江西双季稻田具有12种保护性耕作模式。 我国作物栽培科技新技术与新趋势 2 秸秆还田栽培 秸秆合理还田能提高土壤有机质, 促进土壤养分平衡,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调节土壤温湿度,增加土壤通透性和持水性,改善微生物活动和作物根际透气性,增强作物抗灾稳产能力,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重要耕作栽培技术措施。 我国作物栽培科技新技术与新趋势 近几年来,在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还田的机械与耕作栽培农艺上,都取得了较为显著进展。 针对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研究中,杨帆等通过对我国南方秸秆还田培肥效应研究,认为秸秆还田2年后,土壤有机质提高8.0%,土壤容重降低2.69%,土壤全N、全P和全K分别增加4.45%、3.68%和3.48%。 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循环利用对土壤培肥研究中,高翔等研究认为玉米秸秆还田和小麦秸秆还田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玉米秸秆还田培肥效应大于小麦秸秆还田。 玉米秸秆还田 水稻秸秆还田 小麦秸秆还田 我国作物栽培科技新技术与新趋势 由于全球的温室效应和环境恶化,使得农业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作物生产的稳定和发展。“十五”以来,我国作物栽培科技人员在研究作物对逆境响应的机制和应对逆境的调控技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创建了一批抗逆减灾栽培技术。 (九)抗逆减灾栽培技术

文档评论(0)

xinfeiy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