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答案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加点字词。 ①造饮辄尽 造: 到、往 ②环堵萧然 堵: 墙壁 ③翼然临于泉上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④得之心而寓之酒 寓:寄托 2、翻译句子。 ①因以为号焉 因而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 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3、用文中句子填空. ①《五柳先生传》中能概括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②《醉翁亭记》中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是:环滁皆山也。 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①五柳先生: 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忘怀得失) ②醉翁: 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表达与民同乐情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加点字词。 ①每有会意 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②期在必醉 期: 希望 ③援疑质理 质: 询问 ④无从致书以观 致: 得到 ⑤走送了 走: 跑 ⑥俟其欣悦 俟: 等到 2、翻译句子。 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贪慕荣华利禄。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读遍各种书。 3、乙段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 衬托对老师的恭敬,突出自己求学的勤恳和艰辛。 4、两个文段的主人公在兴趣方面的相同点是: 都喜欢读书。 5、比较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在读书的方式和目的上的异同。 同: 都有对知识的渴求。 异: 五柳先生读书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的安慰;宋濂读书除了对知识的追求以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读书获取功名。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醉翁亭记》)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文档评论(0)

152****23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