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赏析.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自清散文 赏析 【作者简介】 朱自清( 1898 年 11 月 22 日— 1948 年 8 月 12 日),原名自华, 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 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 ,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朱自清祖 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 绪年间在江苏海州任承审官 10 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 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 (1901 年)朱鸿钧由海州赴扬州府属 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朱自清妻子 名叫陈竹隐。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1912 年入 高等小学。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 13 年, 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 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 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 , “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 ”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 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 驿站 。 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 其湖光山色,风物宜人,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 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 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扬州也 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 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 曾谱写下无数辉煌 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 化的风气, 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 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 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 而扬州美丽的山水, 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 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 1 画意。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 远的。 1916 年中学毕业后,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 年 2 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 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毛泽东曾赞扬过朱自清的 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 ”。 1920 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 学运动。 1922 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 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 1923 年发表的长诗《毁灭》 , 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 年 8 月到 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 1927 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1931 年留学英 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1932 年 9 月任清华大学 中文系主任。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 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 义影》。1946 年由昆明返回北京, 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47 年, 朱自清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签名。抗议当局任意逮捕群众。 朱自

文档评论(0)

nz8oc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