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琵琶结构的介绍
琵琶的构造比较复杂,它主要分为琴头	(琶琶头 )和琴身 (龟盘 )两部分。由琴头、琴
颈、面板、背板 (琴背 )、弦轴 (琴轸 )、相、品、缚弦 (复手 )和琴弦等部件组成。下面是
小编整理的关于琵琶结构的介绍,欢迎阅读。
琵琶结构介绍
琵琶的最上端为琴头,琴身上端的狭长部分为琴颈,下面逐渐宽阔形成椭圆体的叫琴腹,琴腹由面板、背板粘合而成,琴背凸起形成共鸣箱。琴颈和面板上设有隔音位的相和品。四条琴弦的上端卷绕在弦轴上,下端系于复手上。腹腔内面、背板之间立有音柱,面板里面粘有音梁 (横档 )。琴头向后弯曲再斜向上方,有的还再弯向前下方,它的大小与琴身成一定比例,以使琵琶造型协调而美观。琴头起着安装弦轴、系挂琴弦和美化乐器的作用。头下部开有透底弦槽,俗称脑缝,槽壁钻有轴孔,用于插装四个弦轴。弦槽下方设有山口,它是有效弦长的上方起点,过去的四相琵琶,在山口与一相之间还有一块天牌,由两块材料分别制成,常会脱胶掉落,现在用一块材料制作,称为连天牌山口。弦经过山口的地方,刻有四条凹线,用以固定琴弦。琴头的装饰部分,明代以前多雕刻成风尾形或龙头形,清代出现圆如意头,新中国成立后出
现方如意头、蝙蛹头、寿字或乐字形琴头。现在广为使用的方如意头饰,是 1954 年中央广播民族乐团张子锐先生设计的,它在琵琶和阮上同时采用,井沿用至今。
此外,还有在装饰花纹中嵌以翡翠或宝玉的。琴颈又称风颈,是琴身最细的部分,它上接弦槽和山口的下端,它是在背板上端狭长的板面上,正面粘以相、背面粘以风
(又称凤凰台 )而成。相又称金刚,用象牙或硬木制成,自上而下为第一相至第六相,相从端面看呈等边三角形,相的顶部为 o.2 厘米宽的狭长平面。风枕与发音毫无关系,为装饰性附件。面板又称腹面,在琴颈以下,是蒙于琴腹正面的薄木板,是琵琶最为
重要的构成部分,与音量大小、音色好坏有直接关系。它的上部和中部横胶着竹制的
音品,自上而下为第一晶至第若干品,品从端面看呈梯形,品顶也为一条狭长的平面。按弦于某相或某品,即发出相应的音高。面板的下部设有缚弦,为一块长形木雕,现多用竹制,上刻花纹,在缚弦的上半部钻有四个等距穿弦孔,用以拴系琴弦,缚弦的下半部胶于面板上。出音孔 (纳音 )开在正对缚弦上半部的面板上,以前多为圆形,现在都为长方形。面板周缘与背板内、外子口相胶,板里与音梁相胶。背板正面的下部,挖出瓢形腹腔,以起共鸣弦音的作用。腹腔的上部狭而浅,下部宽而深,上音粱的中
部下面立有一个音柱,下音梁在两个三分点上立有两个音柱,音柱上端与音粱的下面
相胶,音柱下端胶于腹底上。琴弦使用丝弦、钢丝弦和尼龙缠钢丝弦三种。如今所用
的子弦、中弦 (二弦 )、老弦和缠弦等名称,就是从丝弦而来的,	20 世纪 70 年代后又出
现了尼龙缠钢绳琵琶弦,由于琵琶用弦的不同,对音色和效果也有显著影响。
现在常用的琵琶为六相二十四品。
琵琶音乐作品分类简析
琵琶武曲多为标意性标题音乐,特点在于写实性、叙事性,往往根据情节内容发展连续叙述,类似章回小说或戏剧分幕分场,结构庞大、气势磅礴。代表曲目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汉将军令》、《满将军令》等。以
《十面埋伏》为例,此曲根据公元前	202 年楚汉在垓下决战时,汉军用十面埋伏阵击
败楚军这一历史事实集中概括写成的。全曲共有十几个带有标题的小乐段:引子为 “列营 ”,战前准备包括 “吹打 ”、“点将 ”、“排阵 ”、 “走队 ”,战争过程包括 “埋伏 ”、“小战 ”、“大战 ”,战争结束包括 “传号收军 ”、“项王败阵 ”、“乌江自刎 ”,尾声为 “众军奏凯 ”、 “诸将争功 ”、“得胜回营 ”。通过这些标题乐段的划分,把战前、战时、战后等每个细节绘
声绘色地表达了出来。这是琵琶武曲的典型手法。武曲在演奏技法上以扫弦、煞音、绞弦、推并双弦、拍、提、满轮等特殊技法运用较多。
琵琶文曲特点在于概括性、抒情性,往往以简朴而又动人的旋律表达出深刻的内心倾诉,或以优美清新的音调展现出令人向往的意境。代表曲目有《夕阳萧鼓》、《月儿高》、《汉宫秋月》、《塞上曲》、《青莲乐府》、《飞花点翠》等。其中一类带有宫廷乐舞风格的作品,亦有标意性标题作为贯穿全曲的主线。以《月儿高》为例,全曲共有海岛冰轮、江楼望月、银河横渡、玉兔西沉等十几个段落,结构复杂而完整,旋律舒缓而有气度。虽流传至今无法确定作者,但从乐曲精心的构思可以想象出是与宫廷歌舞生活相关的文化音乐人所创编。琵琶文曲这类乐曲中《夕阳萧鼓》又名《春江花月夜》,也是一首优秀的、传统的抒情琵琶乐曲。旋律清新流畅、富于诗意。全曲通过引子、回风、却月、临水、登山、群啸、晚眺、归舟、尾声等段落对夕阳西下、江上归舟的描绘,表现出宁静中不断有新的表现和流动,这个流动又淹没在中庸与典雅的秀美之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