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PPT.pptVIP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PPT.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图5:《步辇图》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图6:辽、宋、西夏、的互市市场-榷场示意图 图7:北京雍和宫进行金瓶掣签的金瓶和象牙签(清乾隆) 图8:清唐崖(湖北恩施)土家族土司印。(康熙颁) 魏晋南北朝:中华文明的中衰与新机遇 -----大分裂、大动荡局势下的 民族大交流、大交融 (220--589)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分裂、大动荡局势 观看视频,梳理历史发展脉络,分享感悟。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魏 蜀 吴 (220—265) (221—263) (222—280) 西晋 (265—316) 十六国 东晋 (304—439) (317—420)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宋420 齐 梁 陈 589 东晋 十六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的政权更迭 叁 中华文明中衰时期的民族大交流、大交融 结合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基本史实和相关地图,回答分享: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从历史发展的时空演进角度而言,有什么特点? 思考探究 TITLE HERE 分裂为主,但是有过统一;北方战乱不休,南方相对稳定;北方政权更迭过程中有不少少数民族政权,南方政权以汉族政权为主。 结合材料一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时空特点,对于魏晋以来的民族大交流、大交融有什么影响? 史料研读 分析理解 材料一:图1:西晋少数民族内迁示意图 西北诸郡,皆为戎居。......且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 ----(晋)江统《徒戎论》 材料一:图2: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 邓太尉碑,全称“冯翊护军郑能进修邓太尉祠铭”,也称“郑宏道修邓太尉祠记”,俗称“邓艾祠碑”,南北朝时期碑刻。1972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结合材料二、三、四分析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混居和杂居状态是怎样影响民族交流和交融的? 史料研读 分析理解 材料二:西晋灭亡后,中原动荡,汉族逃亡到辽西、河西、西域和南方的也很多。 ...... 南方的汉族为了躲避战乱和苛重赋税, 则纷纷迁入少数民族较多的蛮、俚、僚等地 。与此同时,豫州蛮、荆州蛮向北推移,荆人被征调内地,成为了南朝的编户齐民 ......如此一来,大量汉族迁居少数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迁居汉区域, 形成了民族间的错居杂处。 ---摘选自黄小荣《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杂居与民族融合》 材料三:西晋时,在全国设21个州,有20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见于记载的两晋流动人口约150万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占人口输出区总数的1/2左右。其中,由秦、雍地区流出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1/3;从并州迁到冀、豫等州的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2/3。……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 ——据曹文柱、赵世瑜、李少兵等著《乾坤众生》整理? 人口大量双向迁移以及人口大规模流动,既纷扰不断,同时又互通有无,为民族杂居相处和民族交流交融提供了前提条件。 材料四:至于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年号)末,三十有九载,......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ōng),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指会稽一带,在今浙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hù)、杜之间(关中一带),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列传第十四》 南方相对稳定,致北人为躲避战祸,大量南迁在同当地其他民族杂居生活过程中,促进了民族交融和江南经济的开发和发展,缩小了南北经济发展差距,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起来,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为全国经济复兴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分组合作研读以下史料,通过交流和分享,理解和感悟民族交融的意义和价值何在? 分组探究 感悟历史 后赵 石勒 均百姓田租之半。 前秦 苻坚 亲自籍田,其妻苟氏亲蚕於近郊。 北魏 拓拔珪 息众课农。 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授田。 北魏 孝文帝 行「均田制」。(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 材料五:表: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的经济政策(部分) 魏晋胡人耕种图画像砖(甘肃博物馆) 少数民族学习汉民族生产模式,从游牧改变到农耕生活形态为主,促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ingogu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