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5《河中石兽》导学案.docVIP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5《河中石兽》导学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世纪教育网 精品试卷·第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2 页) 25《河中石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3.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2) 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学法指导:采用四步阅读法 第一步:自读文章,疏通生字生词,然后听老师范读,将句子正确的断句画出来。 第二步:读课文的注释,弄清楚文本的基本内容,整体感知文章。 第三步:再次读文章,圈点出文章中的人物,并找出表示人物情态的词语。(用“谁找石兽”的形式说说) 第四步:细读每一段,说说他们都用什么方法找石兽,结果怎么样。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石兽 顾明思义指兽型石雕。石兽常常被立于古代帝王官僚的墓前,其种类和多寡依墓主人的身份而分不同的等级。有的石兽则被立于寺庙门前,并称为“镇宝兽”。 文题“河中石兽”意指掉入河中的石兽,有一说,文中寺庙临近河边,此石兽是“镇水”用的。本文选自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 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流放乌鲁木齐期间所作的文言笔记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短小精悍,风格质朴简淡,是清代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全书主要记述狐鬼怪谈、奇闻逸事,其中有不少都包含着作者的寄托和感慨。 笔记小说 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创作形式,它的特点就是兼有“笔记”和“小说”的特征。“笔记”使其在记叙上获得了一种散文化的记叙空间,在这一空间里,作者可以叙述,也可以表达别人及自己的思考以及观点;而“小说”则是一种带有故事性的叙述和创作,由于“笔记”本身获得的自由空间,可以使“小说”创作与散文化的“笔记”叙述相互交叉,优势十分明显。 二、预习任务 1.查阅相关资料,弄清作者及其作品。 2.读课文,扫除字词句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1)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中主要说了哪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下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 寺僧判断其在 依据是 ; 讲学家判断其在 理由是 ; 老河兵则判断其在 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圮于河( ) 棹( ) 曳( ) 铁钯( ) 木杮( ) 湮( ) 啮沙( ) 溯( ) 臆断( ) 2.文学常识填空。 《河中石兽》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直隶献县人,____(朝代)学者、文学家,曾任《___________》总纂修官。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 临:_______(2)阅十余岁 阅:________(3)求石兽于水中 求:_______ (4)竟不可得 竟:________ (5)曳铁钯 曳:______ (6)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__________ (7)不亦颠乎 颠:_________(8)众服为确论 确论:____ (9)如是再啮 啮:_____________(10)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_____(11)二石兽并沉焉 并:_____ (12)以为顺流下矣 以为:______(13)棹数小舟 棹:___________(14)湮于沙上 湮:______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沧 州 南 一 寺 临 河 干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7.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语句回答) 【课中导读】 一、朗读节奏(文中标注) 二、疏通课文 1.重点词语解释(跟随老师,圈出解释) 2.重点句子翻译(口译)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

文档评论(0)

qing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