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汪曾祺的“文气论”(一).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汪曾祺的 文气论“ ”(一 ) 汪曾祺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也是一位出色的理论批评家。 收在 《汪曾祺全集》 里的理论批评 类文章多达 174 篇,占整个散文创作数量的 40%略强。汪曾祺认为: “现在有些搞文艺理论 的同志, 完全用西方的一套概念来解释中国的不但是传统的而且是当代的文学现象。 我以为 不一定完全能解释清楚。中国人和西方人有许多概念是没法讲通的。 ”(1)他的批评理论, 无论在内在精神上,还是在话语方式上,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本土化特征。就具体内容而论, 他的批评理论主要围绕着语言、叙事和文气三个方面展开,其中文气论是整个理论的核心, 也是最具民族特色的部分。 本文拟从渊源、 内涵、意义等几个侧面, 对他的文气论略做梳理。 一 文气论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年历史了。 随着时代的沿革, 它的侧重点屡经变更, 内容不断得以 丰富和发展。 其中曹丕、 韩愈和桐城派, 都是处于关节点上的重要人物, 而汪曾祺的文气论, 主要就是在继承这三者观点的基础上融会创新而成的。 就具体内涵而言, 汪曾祺的文气论包 括禀气论、布局论和文字论三个层面。 禀气论。汪曾祺曾多次谈及文气论的历史沿革。在《小说的思想和语言》中,他说: 文气“ 论大概从《文心雕龙》起,一直讲到桐城派。 ”(2 )在其他场合,他一般将文气论的源头上 溯至唐宋,所涉及的人物包括韩愈、苏轼、苏辙、归有光及桐城派,但惟独不谈真正的鼻祖 曹丕,这确乎令人惊异。曹丕在《典论 论文》中提出:·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 力强而致。 ”在他看来,作品的气貌和作家的气质、才性完全统一,作品的独特风格就是作 家先天禀有之气投射的结果。 曹丕的这个观点影响深远, 也在事实上为汪曾祺所继承, 他认 为作家的气质决定作品风貌, “一个人的气质,不管是由先天还是后天形成,一旦形成,就 不易改变。 ”(3) “一个作家,经过一段实践要认识自己的气质,我属于哪一种气质,哪种 类型。……要认识自己的气质, 违反自己的气质写另外一种风格的语言, 那是很痛苦的事情。 ” (4 )曹丕所谓气之 “清浊 ”,实际上就是 “阴阳 ”,阳气上升则为清,阴气下沉则为浊。但在 文论中继承了曹丕的观点并最先明确阴阳之辨的是姚鼐,他在《复鲁洁非书》中指出: “天 地之道, 阴阳刚柔而已。 文者, 天地之精美, 而阴柔阳刚之发也。 ”汪曾祺对此也非常熟悉, 他说: “中国的文人历来把文学的风格,或者也可以说语言的风格分为两大类。按照桐城派 的说法就是阳刚与阴柔 ……”(5 ) 曹丕的文气论无论是对于辨别创作主体的气质类型, 还是对于区分作品的美学风格, 都具有 重要意义。 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那就是过分强调作家先天禀气的决定作用, 忽视了后天因 素对创作主体的影响。后来的文论家看到了这一点,纷纷探究改变气质的方法,即所谓 “养 气 ”,他们或重在积理,或重在练识,或重在励志,或重在尚学,或重在寡欲。 (6)汪曾祺 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他认为 “一个作家的语言风格跟作家本人的气质很有关系,而他本人气 质的形成又与他爱读的小说,爱读的作品有一定的关系 ”。(7 )他还现身说法,认为归有光 的《项脊轩志》 、《先妣事略》、《

文档评论(0)

斌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