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2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第4单元 逻辑的力量.pptx

(新教材)2022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第4单元 逻辑的力量.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概述·目标提要与策略1.掌握逻辑基本知识。2.学会辨析逻辑错误。3.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4.构建和完善论证过程。 研习目标中学生学一点逻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培养我们良好的思维能力。学习语言知识,更离不开逻辑,因为语言同思维分不了家,语言的背后是思维,思维的前面是语言。就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苹果”是一个词,当然属于语言。可是作为一个词,“苹果”并不代表哪一个具体的苹果,例如昨天晚上你吃的那一个苹果,或者今天你在水果摊上看见的那一堆苹果,而是代表了世界上所有的苹果,连未来的苹果都在内。这么一来,“苹果”这个词就有了概括性。而概括,则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思维能力。你看,语言同思维是分不开的。 内容概览又例如“过国庆是一个节日”,这在语言里是一个句子,在逻辑里是一个判断,但是这个判断是不合理的。“过国庆”是一种活动,怎么会成为节日呢?用集合数学里的话来说,就是把“过国庆”这个元素归入到“节日”这个集合里,在归类上出了错。从语言的角度讲,这是主谓配合不当。如果改说“国庆是一个节日”,把“国庆”归入“节日”这个集合才合理,主谓配合也合理了。归类,是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思维能力。这个例子可以说明,语言的错误反映了思维的错误,思维的错误会表现为语言的错误。而逻辑学,正是研究思维规律的科学。所以,学习一点逻辑学常识,提高思维能力,对于学习语言也是很有好处的。生活和学习中,逻辑无处不在。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到海量信息,懂一点逻辑,可以更好地辨识信息,把握事实真相;我们常常要对生活中的现象发表观点,作出论证,学习逻辑,可以使思维更缜密,论证更严谨,语言表达更准确;我们在工作学习中也往往会基于事实进行推理,作出判断,掌握一些逻辑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合理思考,由已知探寻未知。在本单元中,我们会接触一些基本的逻辑方法,学习辨析逻辑错误,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运用逻辑方法来构建并完善论证。经过这样的“逻辑之旅”,我们能更清晰地认识语言与逻辑的关系,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提升思维品质。1.辨别潜藏的逻辑错误。2.运用有效推理形式推理。3.采用合理论证方法,综合用于写作。 学习策略学习活动三合格考达标练学习活动一高考提升练学习活动二学习活动一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必备知识逻辑有其自身的规律,不管使用什么概念和命题,进行何种推理和论证,都必须遵守最基本的逻辑规律。否则,人们的思维就会出现错误。逻辑错误,一般指思维过程中违反形式逻辑规律的要求和逻辑规则而产生的错误。常见的逻辑错误有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盾、模棱两可、循环定义、同语反复、概念不当并列、因果倒置、循环论证、推不出等。1.偷换概念、偷换论题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思想必须与其自身保持同一,这是同一律的要求。可用公式表示:A是A,A表示一个概念或命题。一个概念反映什么对象就反映什么对象,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它不能既反映此类对象,又反映彼类对象。在概念上有意识地违背同一律的要求而出现的逻辑错误,逻辑上称之为“偷换概念”。其特点是有意不明确某个概念的含义,进而在这个概念塞进新的含义。商家“买一赠一”的促销广告,玩的就是“偷换概念”的把戏。两个“一”的概念内涵大不相同,“买一”的“一”是你要买的东西,比如:一件西服,“赠一”的“一”,如果你也理解成一件西服,那就太幼稚了。这个“一”有可能是一根领带或一个精美的袋子而已,绝不会是一件西服。在概念的运用方面,有的人是不了解某个概念的确切含义,以至在后面运用这一概念时改变了这一概念的含义。这种错误叫作“混淆概念”。同一律还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命题肯定什么就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就否定什么。一个命题必须具有确定的“真”“假”意义。我们把不自觉地违背同一律的逻辑错误称为“转移论题”。其表现为在说话或论述中,把所要说明或论证的问题无意识地变成了另外的问题。比如“小孩子讲话,前言不搭后语”,即属于此。对于在命题上有意识地违背同一律的要求而出现的逻辑错误,逻辑上称之为“偷换论题”。其表现是有意识地改变论题内容,偷梁换柱,从而达到某种目的。例如清朝时,某一书生坐于高台之上读书,台高风大,吹得书页哗哗乱翻,书生随口吟出两句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居心叵测之人有意歪曲“清”字的含义,诬陷书生讽刺清廷没文化,犯了大不敬罪。2.自相矛盾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都是真的,其中必有一个是假的,这是矛盾律的要求。可用公式表示:A不是非A,A表示一个概念或一个命题。一个概念不能既是它,又不是它,就好像一个人,不能既是人又不是人;一个命题不能既肯定某一对象又否定这一对象。违反矛盾律的要求而出现的逻辑错误,称之为“自相矛盾”。比如那个著名的卖矛与盾的楚人的笑话:他夸口自己的盾非常坚实,任何东西都不能穿过;又夸口自己的矛锐利无比,能刺

文档评论(0)

有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有点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0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