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观音岩长江大桥10号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方案
PAGE
2 -
观音岩长江大桥10号承台
大体积砼温控方案
2006年11月
1.工程概况
重庆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是重庆绕城公路南段跨越长江的重要工程,该桥由贵州省桥梁工程总公司第三工程处承建,在江津市观音岩附近跨越长江,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是重庆绕城公路南段中规模最大的特大型公路桥梁。
主桥桥跨布置为35.5+186+436+186+35.5米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桥共长879米。两岸引桥采用主跨为30米简支变连续的T梁。
10号墩桩基、承台施工采用钢围堰,钢围堰外径为35.5 m,内径为32.5 m,壁厚为1.5 m,承台设计直径为32 m,厚为6.5 m,砼设计标号为C30,采用两次浇筑,浇筑砼方量为5392.2立方米。承台基础为20根Φ2.5m
承台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于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使浇筑后初期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引起混凝土膨胀变形,而此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很小,因此,升温引起受基础约束的膨胀变形产生的压应力很小。随着温度逐渐降低混凝土产生收缩变形,但此时混凝土弹性模量较大,降温引起的变形受基础约束会产生相当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土表面也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而出现表面裂缝。
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避免产生温度裂缝,确保大桥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武汉兰青建筑科技公司针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了温度场仿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制定了承台温控方案,供施工单位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
2.基本计算资料
2.1气象资料
桥址区域内没有气象站,临近有江津气象站,其气象特征值如下:
江津气象站有关气象特征值表 表1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值
1
年平均气温
(℃)
18.4
2
极端最高气温
(℃)
41.3
3
极端最低气温
(℃)
-2.3
4
年均绝对湿度
Pa
/
5
年均相对湿度
%
/
6
年均风速
m/s
1.1
7
最大风速
m/s
28.4
8
盛行风向
ESE.SE
9
年均日照
h
1533
10
年均无霜期
d
247
2.2施工资料
根据以下施工资料进行温度应力计算:
承台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承台于2006年12月上旬施工。施工时承台两次浇筑。承台混凝土冷却水管均采用φ48mm的薄壁钢管,冷却水为江水。
3、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
3.1承台混凝土原材料
①水 泥:采用天助水泥厂生产的P.042.5R水泥;
②粉煤灰:采用洛璜电厂生产的Ⅱ级粉煤灰;
③细集料:采用混合砂(金刚沱天然砂70%,南海建司机制砂30%);
④粗集料:采用5-20
⑤矿 粉:采用重庆环亚建材有限公司(S95级矿粉),掺量25%;
⑥外加剂:江北特种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FDN—OR缓凝高效减水剂(水剂),掺量1.9%。
⑦ 水: 饮用水
3.3 承台施工配合比
承台混凝土标号为C30,其配合比见表2。
承台混凝土配合比 表2
序
号
砼设计
标号
水灰比
每立方米各材料用量(kg)
坍落度
(mm)
抗压强度
(MPa)
外加剂参量(kg)
水
水泥+粉煤粉
砂
碎石
矿粉
7天
28天
1
C30
0.57
182
320
662
1150
80
200
31.9
45.6
6.2
4、温度应力计算
4.1 材料及热特性值
承台混凝土标号为C30,材料热特性值见表3。
材料热特性值 表3
部位
物理特性
承台混凝土
基岩
最终弹性模量(MPa)
3.5×104
2.0×104
弹性模量变化系数
0.5、0.78
—
线膨胀系数(×10-6/℃)
7.16
7.21
泊松比
0.167
0.167
比重(×103 kg/m
2.4
2.4
导热系数(kJ/m .d .℃)
240
240
比热(kJ/kg .℃)
1.0
1.0
绝热温升(℃)
35.0
—
绝热温升参数
0.9、0.6
—
4.2 计算使用公式
4.2.1绝热温升
绝热温升数值模型取双曲线函数:
(3-1)
式中:-最终绝热温升,,为绝热温升变化系数。混凝土的和,值分别为35和0.9、0.6。
4.2.2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随时间的增长曲线采用四参数双指数形式,即
(3-2)
式中:为初始弹模,为最终弹模与初始弹模之差,为与弹模增长速率有关的两个参数。其值分别取0.5和0.78。
4.2.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