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观及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doc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观及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观 一、历史上教师职业的功能 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从历史上来看,经历了以长者为师,到有文化知识者为师,再到教师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的演变过程。在很长一段时间教师职业功能的核心内涵就是:教师是社会上传播文化知识的人。 二、传统教师角色的几种论断 教师是社会上传播文化知识的人这一观念形成以后,教师角色被用各种比喻性的说法来加以描述、概括和定位。较为流行的话语是:教师是照亮学生的蜡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园丁;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等等。这些观点被概括为“蜡烛论”、“工程师论”、“园丁论”和“桶水论”等。 三、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21世纪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扮演多重角色,现代社会的教师应有多副笔墨。主要内涵有: 1、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教师在理解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基础上,要针对学生的特点、特定的学习内容,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在课程改革中,尤其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来为之设计更为有效的学习活动。 2、教师是指导者和信息源。现代社会要求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展、如何创造、如何生活,要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同时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养成现代社会所必备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让学生知道如何发现和搜集信息、处理和使用信息,利用信息来达到学习和创造的目的。 3、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特别要关注那些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学生,通过对他们个性的深入了解与把握来为他们的学习与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学习设计,指明发展的路径。 4、教师是组织者和管理者。一定的教学秩序是开展教学的前提。尤其在今天大力提倡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就更为突出,教师要帮助学生组织学习小组,引导和指挥学生参与讨论并开展其他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使各项学习活动得以深入,进而通过组织好的群体互动来促进个体的发展。 5、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不仅作为教学的管理者,而且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促进学生的学习。师生之间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力量。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作为学习伙伴共同进行意义的理解建构,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6、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教师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得以继续和深入,并维持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 7、教师是反思者和研究者。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以便及时发现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教师不仅能传播知识,而且能通过自己的研究的发现来创新知识,成为知识的发展与创造者。 8、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发现者。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同时还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有人有意将“教书育人”调整为“育人教书”,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深层次的领会与把握。只有注重了育人这个环节,才能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个性,进而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潜力,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以使学生快速地健康成长。 新课程下的学生观大中小 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根本看法。“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这个古老而弥新的话题,不同年代的不同教师均有不同的回答。教师的学生观是教育工作的重要构成,直接制约着教师教育手段的选择、教育过程的优化和教育成效的显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教育氛围的形成,都要取决于教师是否有科学的学生观。当前教育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都可或多或少的归因于教师学生观的不当和缺失。 凝聚着几代人不懈探索的心血,以学科整合为主要标志的新课程应着素质教育的呼唤疾步走来。实施新课程,更新教育观念是前提,改革考试制度是关键,建构评价体系是导向,提高教师素质是根本。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观问题受到了许多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学生观又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那么,实施新课程,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呢? 一、学生是具有责权主体的人 尊重人的主体性,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基本原理。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首先基于其作为人的这一主体存在,是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的活生生的生命整体,是既享有一定权利也承担着一定责任的责权主体。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走进新课程的必要前提。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中指出:儿童在教育过程中享有下列权利——提问的权利;质疑的

文档评论(0)

yu8458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