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琴弦上的歌——化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音乐_琴弦上的歌——化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琴弦上的歌——化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片段欣赏,了解乐曲在创作上的最大特点——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了解作品奏鸣曲式结构。 2、能力目标:能运用力度、速度、乐器不同音区等音乐要素来理解音乐形象。并能感受乐曲情绪的变化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变化。能用抒情细腻、委婉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化蝶》。 3、情感目标:通过歌唱和欣赏,能受到乐曲的感染,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能受到梁祝的真挚爱情及对封建势力强烈反抗精神的感染,产生对这一爱情悲剧的理解与同情;并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小提琴协奏曲。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化蝶》是阎肃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呈示部主部主题填词而成的歌曲,也是整个协奏曲的主题旋律,感人至深。歌曲4/4拍,三个相同的乐段连缀而成,每个乐段由四个乐段构成,开头有引子中间有间奏,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乐段的三次重复。三段歌词的内容是梁祝爱情故事的三次陈述。 教学重点: 学唱爱情主题,感受歌曲委婉柔美的风格特点。并通过聆听音乐,理解音乐的情绪,对乐曲产生共鸣,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主体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正确分析音乐的音色、速度、力度,并根据故事情节把不同的音乐主题区分开。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思 通过图片和了解故事梗概,引出课题:琴弦上的歌——化蝶。 二、思维展开 1、朗诵歌词。 2、学唱歌曲《化蝶》。 (1)学唱歌曲旋律; (2)学唱歌词; (3)完整演唱。 三、训练提高 1、通过故事情节和音乐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 2、呈示部——副部(同窗共读) (1)在观看示范演奏时,你能说出哪些演奏技巧 ? (2)副部主题与爱情主题在力度、速度、情绪方面有什么区别? 3、展开部——(楼台相会) 小提琴先奏出哀伤、倾诉的旋律,接着又与大提琴对话,它们时分时合,缠绵悱恻,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互表衷肠,极其悲伤、哀怨、愤懑的的情绪的表现的淋漓极致。 四、升华总结: 再现部——化蝶重逢 音乐又回到主调,故事得到升华,寄托了人们对这对神仙眷侣的深切同情和美好祝愿。 《琴弦上的歌——化蝶》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喜欢音乐,音乐素质较好,在唱歌方面比较突出,但偏爱流行音乐,所以要用经典的作品去引导。本班学生上课认真,学习主动性较高,学习兴趣浓厚,因心理、生理因素较接近于成人,不善表达外化,但是心智及情感需正确的交流与疏导。因此要激发高年级学生的表现、表演欲望,让学生真正的活起来,动起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感知音乐中风格与情感;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演唱歌曲、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对中外经典作品心灵的涤荡与涵养。 《琴弦上的歌——化蝶》效果分析 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在初中的音乐欣赏课中,不能象在小学那样采用主要由教师讲解、学生记录的方式进行授课;而应该更多地指导学生主动对音乐进行理解,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 《梁祝》全曲约长27分钟,而一节45分钟的初中音乐课必须选择最动人且最与切入点相呼应的主题展开教学。经过反复比较取舍,从故事主要情节入手,通过学唱、聆听比较、现场演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人物心理的细微变化,并被这种诗意刻画所感染,一改对经典音乐冷漠、无关、无知的状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纷纷觉的喜欢上这样的音乐课——比单纯的听或唱有趣、有意义,能够从内心真正的领悟到作为一首交响诗与协奏曲相互融合的标题交响乐作品的伟大之处。 《琴弦上的歌—化蝶》教材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为自由的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大部分组成。作品内容撷取了民间故事传说中的主要情节:“草桥结拜”、“同窗共读”、“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等。其情节安排体现了“相爱”和“反抗”这样两条情感主线。 在作品的结构形式上,作曲家何占豪、陈纲有意识地将奏鸣曲式的三大部分与民间故事的情节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从而奠定了乐曲的创作基础。在塑造音乐形象方面,作者既不是对故事情节的直接描述,也不是对越剧唱腔的简单模仿,而是根据音乐擅长抒情的特点、运用奏鸣曲和协奏曲的表现形式,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对原越剧内容和曲调进行加工提炼,并加以发展和创造。 在艺术处理上,为了充分发挥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