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民间音乐的瑰宝――九江“三声腔”山歌.docVIP

音乐论文:民间音乐的瑰宝――九江“三声腔”山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音乐论文 民间音乐的瑰宝――九江“三声腔”山歌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4-0068-01   一、九江“三声腔”山歌历史   九江“三声腔”山歌发展已有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在唐代诗人白居易《霖雨苦多江湖暴涨块然独望因题北亭》“篱根舟子语,巷口钓人歌”的诗句中,就已经反映出了九江地区山歌的流传盛况。“山歌本是古人留,不唱山歌忘了祖”的乡间流唱也在明代九江府志中有明确记载。根据九江市九江县城门乡赵氏族谱中的记载:在清朝咸丰年间,有一位民间艺人叫赵华堂,此人从小喜欢唱歌,其歌声美妙、婉转,后名声传遍整个城门乡。他的儿子赵通利于光绪 27 年出生,从小受父亲赵华堂的影响,耳濡目染,渐渐地也喜欢上了唱歌并得到父亲的真传,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山歌王。1939 年赵华堂的孙子赵万江出生,受家族的熏陶,成为当地山歌演唱的佼佼者,现为九江三声腔山歌的代表性传承人物。   二、“三声腔”山歌演唱形式   九江“三声腔”山歌演唱内容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常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来表现生动有趣的社会现象。演唱形式多样,如:在开山挖地和水田劳作时,人们常常通过演唱配合劳动节奏来消除劳动时的疲劳,让精神上得到一些放松;当集体劳动时,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常常会请上一些既能劳动又会唱“三声腔”的人来助兴,既能缓解大家的疲劳,又使劳动变得丰富有趣;节庆时,为了增加节日氛围,也会安排一些民间山歌艺人来演唱助兴。在所有的体裁中,演唱男女之间的爱情有时也成为了九江“三声腔”山歌的主题。农闲季节,随处可见人们在演唱“三声腔”来休闲打趣,传情达意,演唱中还常用即兴表演的手法对歌曲进行创新,不同的演唱者之间还会有着不同腔调的变化。九江“三声腔”山歌也有一领众和的形式,大多是在劳作时每个人打着绑腿,穿着麻草鞋,站成一排,边劳动边唱歌,有时还会配上一段舞蹈。   三、“三声腔”山歌地方特色   九江县背靠庐山,面对长江,依得天独厚之地理环境,自古以来就培育出了多彩丰富的民间音乐。特珠的地理环境使得这里自古以来人才辈出,不少人文墨客曾在这里留下了著名的诗句。浓郁的人文气息使得这里孕育出了众多的山歌演唱者,“逢山必有客、逢客必有歌”,在这里也充分体现出来。这里的“三声腔”山歌保持着原生的民间文化形态,内容蕴藏着当地大量古朴的风尚习俗、民间宗教以及婚俗恋情等,是当地人们在思想、劳动和生活等方面的深刻描?L。在当地长期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山歌与地域文化深深地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了九江人对生活、精神价值的追求,也是人们自身娱乐的一种表达方式。   九江“三声腔”山歌用九江当地语言来演唱,唱腔主要特点:一是主、举不分,韵母为 y ,润、运不分,并为 u - 韵;二是六个声调,入声韵五塞音尾 ;三是名词后带“喃”尾,相当于普通话的儿尾;四是曲式上,有“(1) 2 5”三声宫、“(3) 5 1”三声角、“(5) 6 1”三声徵、“(6) 1 2”“(6) 1 3 ”三声羽,调式多样,色彩缤纷。演唱上分为高腔、低腔、平腔、急板山歌等。   高腔山歌的演唱定调比较高,句子篇幅较宽、拖腔长,俗称“打窄音”“挣脸红”,感情热烈奔放;低腔山歌演唱时则表现出节奏比较平缓,要求声音不但轻而且还要带有吟唱的感觉,不能用过多的装饰,往往是在夜晚农闲时,常用于在油灯下吟唱长篇的故事,俗称“读歌本”; 相对于前两种声腔而言,平腔山歌定调往往较低,旋律演唱流畅,句幅匀称,显得比较淡定,人物刻画细腻,用于抒情叙事;急板山歌与高腔山歌近似,但在第四句作叠唱处理时显得更有特点。九江县系江淮官话语系,舌尖音较为突出,经长久民间歌唱活动的繁衍,加上音调与声调的巧妙融合,促成了“三声腔”的多样性和地方特色的形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九江“三声腔”山歌不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且地方特色鲜明。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将有利于促进九江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九江地区的旅游形象。 文章编号:151253

文档评论(0)

实用电子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