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脉诊在临床运用
脉诊在临床运用上的经验交流
脉诊学的宝藏
萧熙
一、关于脉学应有的认识 祖国医学的宝库,无论是在哪一个部门,都值得
我们去发掘。拿脉学来说;这里面也蕴有着无尽的丰富的宝藏。脉学的文献资料,有必要
进行深入地学习,特别是应该而且需要向老年中医前辈们学习活的经验。 脉学的祖师除
内经外,便是扁鹊。也就是太史公所讲的: “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后来仓公传黄
帝扁鹊之脉书,脉学在世界医学中成为一门独特的学问。仓公是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的。
仓公在脉学上做了很多工夫, 仓公说: 淳于意诊齐王太后病, 一看脉, 便说是风瘅客于胞。
因为他切脉发现太阴之口,现出湿然风气的脉形,于是他参照脉法所提示的: “沉之而大
坚,浮之而大紧者,病主在肾。 ”而现在出现的这种近似的而实际有所不同的脉象,是脉
大而躁。大是膀胱气,躁是里面热,因此患者尿赤,因此知道他的风热客于胞的病情,从
而能够断定他的生死了。脉学在史上已有明文记载。而我国脉学流传到了张仲景,那已经
更进一步。仲景的伤寒金匮,凡 是论病,几乎要先讲脉。而伤寒论区别伤寒与中风的,
主要还是根据脉象。晋人王叔和脉经,是论脉学的专书。宋人许叔微的本事方,完全依据
脉象断定用药。古来许多大医生,没有不是曾经在脉诊上做过功夫的。脉书很多,不暇列
举。同时脉学也不是一种“一蹴即就”的学问,所谓“脉候幽微,苦其难别,意之所解,
口莫能宣”,这是形容脉学并非只凭浅尝就可以成功,必须深入体会才能逐步掌握其精神
与实质的。 以仓公为例, 仓公说: “问臣意: ‘诊病决死生,能全无失乎?’ 臣意对曰: ‘意
治病人,必先切其脉,乃治之。败逆者不可治,其顺者乃治之。心不精脉,所期死生,视
可治,时时失之’ ,臣意不能全也” 。当然一个人所能知道和掌握的,究竟是有限的。今天
我们发掘祖国医学的脉学遗产,通过集体研究,或把个人的点滴心得和经验,交流彙合起
来 ,所谓集腋成裘,成效必然是可观的。 脉学的内容,虽然说是很深奥但如果掌握了学
习的方法和虚心地去钻研,也可以说是易学易懂的。徐洄溪说得好: “夫证之不齐,莫可
端倪而尽,欲以三指洞其机,则戞戞乎难之矣。语云: ‘胸中了了,指下难明’ ,此深心体
悉,不肯自欺之言。然脉虽变化无定,而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应于指下者,又自有确乎不
易之理。思之思之,鬼神将通之耳” 。所谓“鬼神将通之”是指的深而且透的体会。所以
徐氏在这篇脉论的尾端水“况有象可求,学者精勤,则熟能生巧,三指多回春之德矣” 。
随后又说: “夫脉理渊微, 须心领神会, 未可以言求” 。这都是他在讲脉学之中的 “审象论”
里的说话。可见真的对脉学有造诣的,不但是胸中了了,指下也应该是了了的。 二、看
脉知病 因此,由于指下能够了了,那么脉诊也就成为一种辨识病证的规尺了。许多病症,
一经切脉,往往不必通过病人的自诉,而病人所有的苦楚,医者是不待烦言而解的;然而
这必是“学者精勤,熟能生巧” ,才能够达到这样的境域。现在先举一些看脉知病的例子:
我在江西看见三位老中医前辈,能够一看脉便知道是什么病证,他不用人家讲,便知道十
九了。一位是九江的蒋以莊老先生,生平看病,很少需要人讲;群众的威信很高。在抗日
战争期间, 逃难到大后方, 当地有位名医听见病家不断反映, 说他看脉知病, 觉得很怀疑,
认为这不过是一种“开业术” ,曾两次叫自己的染病的亲戚去他那里就诊,试试他的脉诊
本领。结果,病情症候都是未经自诉而被一一写在方笺的脉案上。这位名医于是备办了礼
物亲自去拜候他,老先生也賫礼回看,成了学术上的朋友。另一位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