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滕王阁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语文_滕王阁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文本,落实并掌握重点读音、词义、了解文体特点,做到“知一文”。 2、诵读品析写景的语段,欣赏滕王阁气象万千之景,美读“赏一楼”。 3、诵读解析抒情的语段,揣摩体会王勃的感情,能够“识一人”。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课堂导入 1、播放视频(27秒)。 2、请大家齐读这段文字。 一千三百年前的惊鸿一瞥, 一千三百年前的惊鸿一瞥, 让一座古老的阁楼从此不朽。 成就了江南第一楼的美名, 一段在阁楼的短短时光, 让一颗孤独的灵魂穿越了历史的天空, 成就了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 这座古老的阁楼说的是?滕王阁。这颗孤独的灵魂说的是?王勃。 而这篇千古绝唱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滕王阁序》。 今天,我们就按照这个思路——由文及景及人,一起借助于这堂课,走进《滕王阁序》初探 王勃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 在动感的画面与优美的文字中,让学生快速入其境,在这份感动与质疑中,引出本节课的三个教学环节和具体的教学目标。 活动二:出示目标(大声齐读) 1、梳理文本,落实并掌握重点读音、词意、了解文体特点,做到“知一文”。 2、诵读品析写景的语段,欣赏滕王阁气象万千之景,美读“赏一楼”。 3、自读第四段,找出王勃的情感变化及原因,初探他的人生态度,能够“识一人”。 【设计意图】首先,目标设计符合文言并重的文体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步步紧逼,提高课堂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学生齐读,可以增加学生的凝聚力,调动全体学生的课堂专注性,并能够在齐读中,加深三个目标的印象,心有目标学有所向。 活动三:以小纸条的形式进行课前检测,巩固预习成果。 1、自主完成,交流纠错。 2、齐读(读两遍)字音巩固。 【设计意图】落实预习的重难点,小纸条形式强化学生动笔意识,避免眼高手低。学生展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齐读是为了加深印象,重视文言文的“文”之积累。 活动四:“知一文”之“梳理文本”“解读文体” 读一文——《滕王阁序》 读一文——《滕王阁序》 一、一读题目,根据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并结合预习,梳理文章的内容。 指定一生谈,学生补充,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文章篇幅较长,且要求背诵,而梳理则是最有效的方式。为避免文本梳理时东一头西一爪,巧妙地利用滕王阁序全称,一个题目将文本梳理得有理有据,学生信服,老师也抓住一个有力的核心点,利于课堂操控。 二、二读题目,根据题目《滕王阁序》从文体上,是一篇序文。也是一篇骈文。 1、自由诵读。 思考:《滕王阁序》作为一篇骈体文,有哪些具体可感的特点? 【明确】①句式整齐(四、六句、对偶) ②音律和谐(押韵) ③多用典故 【设计意图】再次借助于题目,由文意的梳理到文体的解读,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序文,因此序文的文体特点需要让学生了解,而这种特点的解释,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出,只有在诵读中感悟,最后自己总结,做到水到渠成。 2、自由选读。 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再次感知它整齐的句式、和谐的音律。 【设计意图】得出序文的文体特点之后,再次选读文本语段,目的是让学生再次感受序文的魅力,提升个性化得领悟能力和诵读水平。 活动五:“赏一楼”之“品析写景句”“诵读写景句” 赏一楼——滕王阁 赏一楼——滕王阁 1、划出写景句。 (1)齐读2、3段,边读边划出写景句。 (2)指定学生回答划了哪些。 (3)其他同学补充或修正。 【设计意图】赏析景物,自然是先找到景物描写的句子,三个环节的设置,学生能够循序渐进,查缺补漏。在交流中鉴别同学的答案,补充自己不足的认知。 2、品析写景句。 (1)小组讨论:这几句景物描写也富有变化。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景的呢?(举例分析) 【明确】动静变化、色彩变化、视角变化、视听变化。 (2)王勃笔下的滕王阁秋景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宏大壮阔、色彩斑斓 【设计意图】评析写景句,则需要集合大家的力量,在见仁见智的思维碰撞中,希望能够提升学生赏析的思路、角度等能力。最后的整体感知,则是为了学生的提炼概括等综合能力服务的。 3、诵读写景句。 (1)诵读指导(宏观指导):读这样的文字,需要怎样去读呢? ★语调上:欢快一些。注意轻重音的处理,, ★语速上:快(壮美的时候)慢(优美的时候)结合。 ★骈文:平仄,抑扬顿挫。 ★注意轻重音的处理。 (2)指定一学生读、学生评。 【诵读指导(具体落实)】“尽”“清”“凝”“紫”要重读,“上出重霄”“下临无地”要读出对比。 (3)学生跟读第2段。——根据白板的提示,尝试背诵——齐背 (4)教师范读第3段。——学生齐读第3段——学生范读第3段 【设计意图】由于这两段写景的段落是需要学生背诵的。因此在设计时我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让学生在赏读中感受滕王阁美景的画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