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1(荐)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2021(荐)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暮、瑟”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写“暮、吟”等12 个字。 初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理解体会古诗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三首古诗,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理解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读准读通,读出节奏 1 .出示单元导语“处处留心皆学问”,齐读,说说意思。 指名读三首古诗,相机学习书写以下生字。(板书诗题) “暮”(日字底) “吟”(右边是个“今”) “缘”(右上部是两笔:撇折,横折) “降”(右下部分是三笔:横,撇折,竖)。 “费”(第三笔是竖折折钩) 自由读三首古诗,用读的方式来观察,思考:哪些字音要关注,哪些伺 语间要停顿,哪些词语要重读,哪些字要拉长音来读。 要点1: “身”,虽不是生字,但把它的前鼻音读准,就可以避免误写成 “生,也可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要点2: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阳”“中”拉长音, 重读“铺”,可以铺陈出诗中画面。 要点3: “只缘身在/此山/中”,“在” “中”拉长音,重读“此山”,可 以产生耐人寻味的感觉。 要点4: “雪/梅,两字间稍作停顿。 学习活动二:紧扣观察,读懂诗意 默读三首诗,读懂诗意。 理解《暮江吟》。 提示:在借助注释的基础上,结合插图说说前两句的意思。 要点1: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柔和地铺在江面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 碧绿一半殷红。 要点2:月相是蛾眉月 理解《题西林壁》。 提示:在借助注释的基础上,梳理作者的观察角度。(横看、侧、远近高低) 理解《雪梅》:借助注释理解。 要点: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文人强客难以 评论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 给梅花一段清香。 提问:这三首诗的作者分别是在什么时间观察的?各自观察了哪些景 物? 古诗 观察时间 观察的景物 《暮江吟》 秋天:黄昏一深夜一黎明 残阳、江、露、月 《题西林壁》 夏天 庐山 《雪梅》 初春 梅、雪 相机归纳:学古诗也需要观察。有些信息明白如话,有些信息需要连贯思 考,而没有信息的就需要查阅资料。 3.提问:这三首诗中的观察有何不同? 要点:《暮江吟》中的观察有连续性;《题西林壁》中的观察角度多变;《雪 梅》中的观察凸显特点- 自由朗读古诗。提问:这三首诗都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你能说说美 在何处吗? 要点1:《暮江吟》,抓两类词语,一类是直接描写颜色的词“瑟瑟”“红”, 另一类是能想象出颜色的词“残阳” “露“真珠” “月”,从而体会诗 中的绚丽之美。(板书:颜色绚丽) 要点2:《题西林壁》,抓“横” “侧” “远近高低”的意思,体会庐山的变 化之美。 要点3:《雪梅》,抓“未肯降” “费评章”这一组带有因果关系的词语,体 会梅和雪的活泼之美。 相机小结:感受“美”,就要注意观察。观察诗中的关键词,展开丰富的 联想,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把画面丰富起来,这是把古诗读到“心”里的好 方法之一。 分小组读古诗,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适当的停顿读出诗中所写的美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L进一步深入学习古诗,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 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能通过对古诗的反复诵读,感受三首古诗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在理解占诗的基础上,感情占诗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深入学习古诗,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 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想象三首古诗的画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感情古诗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三:取“眼中景”,化“笔下诗” 1.朗读三首诗,提问:诗人是如何把眼中的“景”变成笔下“诗”的?都 用了哪些巧妙的方法? 要点1:《暮江吟》,圈出诗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引导学生思考在自然界中, “露”和“月”究竟哪个在时间上先出现?体会诗人总体上以时间为线, 按格律的需要来排列景物的写法。 抓住“露似真珠”“月似弓”,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 相机迫问:“铺”能不能换成“照” “射” “映” ?为什么?( “残阳己 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 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岀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 切、安闲的感觉) 要点2:《题西林壁》,引导学生抓住“横”“侧”“远近高低”,说说诗人 看庐山的多种角度。 要点3:《雪梅》,引导学生抓住“争春”“未肯降”,想象“梅” “雪”的 语言、神态、动作,用自己的话语补充诗中的留白之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nleyCho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403010000001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