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宓日记续编》中的 “茅盾 ”
吴宓对新文学整体无好感。 由于受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濡染, 他有一套迥异于科学启发主义的世界观, 抵触变革,对新文化运动充满敌意,将新文学喻为 “乱国文学 ”和“土匪文学 ”,视新文学家群体为损坏秩序搅乱人心的 “过激派 ”,特别是对倡导白话反对文言的人充满恼恨,对有关 “五四 ”纪念的活动也是不肯参加。如 1940 年 5 月 4 日日记云: “是日五四运动纪念,放假。上午精神动员会,庆贺五四。宓
未往。读沈从文等之文,益增感痛矣。 ”1944年 1 月 23 日《吴宓日记》云: “今晨读《中央日报》沈从文撰社论,力斥文言而尊白话,
甚痛愤。认为亡国灭种罪大祸极。 ”1946年 11 月 10 日日记又云: “胡适、傅斯年、沈从文辈之精神压迫,与文字讥诋,亦将使宓不堪受。
吴宓对白话文和新文学家的攻击,用词尖刻,语言强烈,感情谊愤,仅从感性着眼, 其批判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 但他辩白的基础是出于维护、承继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初衷,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因此,民国时期,吴宓很少或不愿去阅读新文学作品。令人意外的是,对优异的新文学作家和新文学作品,吴宓又不吝赞美。笔者从
《吴宓日记》发现的特例起码有三。特例之一是老舍的《骆驼祥子》 。 1940 年 5 月 23 日,从早晨到晚上,吴宓沉醉在老舍的《骆驼祥子》
里,感同身受,几欲落泪。 “晨至夕,连读老舍著《骆驼祥子》小说,
甚感人。以为此小说甚佳,脱胎于《水浒》 ,写实正品。描叙人力车
夫之生活心理环境,甚详且真,而不乏忠厚之意。法之 Zola 等实不
及也。又此书能摄取北京之精神及风景。留恋古都者,当深赏此书。宓读毕叹日,宓昔以教授比妓、伶,今亦能够教授比较人力车夫。其
中之成败高低苦乐得失无以异。 彼祥子被诱,误娶虎妞。晚爱小福子,终于离散。甚似宓之悔娶心一而爱彦终失之也。 馀生何乐?操劳以待衰老倒毙耳! ”吴宓知识渊博,视野广阔,以古今中外作家作品资参
照,以 “脱胎于《水浒》 ”“法之 Zola 等实不及也 ”来激赏《骆驼祥子》
和老舍,并从祥子的婚恋悲剧联及自己的爱恋体验, 吴宓算是将小说
读到了 “点”,读到了骨子里,这也是吴宓阅读和写作的 “常态 ”特点。
特例之二是李 ? 氯说摹端浪 ? 微澜》。吴宓一世持 “文学道德观 ”,对作家得 “高稿费 ”很讨厌,认为 “卖文为生 ”会降低作品的艺术质量和道德力量。他曾在 1944 年 12 月 24 日的日记中暗讽李 ? 氯艘颉端浪
微澜》等得 “高稿费 ”,称其为 “一意营财致使富 ”的“诈者 ”,并写诗歌《旧识一首》表达不满,一二句即为 “旧识多文士,群趋货殖营 ”。吴宓当时有没有读《死水微澜》?如果读了,读的状况怎样?笔者暂
时无法断论。但迟至 1958 年 11 月 18 日,因需 “接受新文学再教育 ”,吴宓此次确实是细读了《死水微澜》 ,是日记录: “又读李劫人撰小说第一册《死水微澜》(叙 1892 至 1901)成都近郊情事,有中国旧小说写实传真及深刻简练之美。 ”由 “讨厌 ”李劫人到由衷夸赞《死水微澜》的内容和艺术 “之美 ”,反应了一个谦谦老者的虚心和 “以文说话 ” 的谨慎态度,从他以旧小说为参照系也可看出他对传统文学的终生挚
爱。
茅盾则是另一个特例,大特例。吴宓对茅盾作品有持续的关注。
解放前,吴宓对《子夜》就相当激赏。茅盾写( (子夜》是 1931 年
10 月正式动笔,到 1932 年 12 月 5 日脱稿, 1933 年 1 月由开通书店
出版。出版可是 3 个月,即 1933 年 4 月 10 日,吴宓就以 “云”的笔名,在其主编的《大公报 ? 文学副刊》上发表了《茅盾著长篇小说》 一文,对《子夜》大加赞赏,称其为 “近顷小说中最正确之作 ”。吴宓为什么突然关注起他不感兴趣的白话文学?并对《子夜》做出这么高的评判,
这不是一个能够一下说清的话题,此处不展开。就以评《子夜》的文本作剖析,也能从字里行间发现一点蛛丝马迹。吴宓除简单表达《子夜》的内容外,还对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称自己最欣赏此书的地方有三点。第一, “此书乃作者著作中构造最正确之书 ”(以下引文出自此篇者说明略) 。认为茅盾最初 “得名 ”之“三部曲 ”(笔者按:指《幻灭》《摇动》《追求》),虽“灵思佳语,诚复感人”,但构造上尚有 “零碎之憾 ”,而此书较之以前之作大有进步,尤其是 “表现时代摇动之力,尤为深刻。 ”第二, “写人物之典型性与个性皆极轩豁,而环境之配置亦殊入妙 ”。能够说是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尤其是在对主要人物吴荪甫塑造上表现极为优异, 特别提到了几处细节描绘之妙。如认为吴荪甫为工潮所逼急躁失常之时,抓住送燕窝粥的王妈,为性的发泄这一细节写得很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