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力资源竞争力分析报告;6/2/2021;前 言;目 的;第一章 人力资源存量分析;第一章 人力资源存量分析;比例;三、学历结构对比:三一高学历人员总量占有绝对优势;2107;五、研发人员所占比例对比:三一无绝对优势;年报中的“其他人员” 是指一般文职类人员和后勤服务类人员,三一重工分别占总人数的3.75%和4.1% (不含劳务工)。我司此类人员比例远高于上述其他几家企业(除山推),存在后勤服务配置过量问题。据了解,中联重科类似我司后勤服务类工种大多数实行外包。;第二章 人力资源流量分析;第二章 人力资源流量对比分析;第二章 人力资源流量对比分析;近三年竞争伙伴管理人员变化情况:徐工增长-15.86%、山推增长1.5%、柳工增长44%、厦工增长-48%,而三一重工年平均增长达63%,绝对值增加484人。
如果不考虑统计的偏差,三一管理人员(含文职人员)占员工人数比例分别为徐工的1.4倍、山推2.02倍、桂柳工的2.26倍和中联的1.8倍。
;四、研发人员占员工比例变化:竞争伙伴关注研发人员的吸纳;五、营销售后人员所占比例对比:竞争伙伴营销力量得到不断加强;第三章 经济指标对比分析; 分析:我司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42.7%,同期柳工、徐工和厦工分别增长82.5%、50.67%和81.23%,即使是老国有企业山推股份,劳动生产率年增长也达25.8%,相比之下,三一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并没有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 03年中联与三一应具有不可比性)。特别是徐工、柳工、山推和厦工,三年中,人数几乎没有变化(厦工还有减少),但主营业务成倍增长,这与三一增产必增人的粗放经营风格相比,我们的竞争伙伴更注意内部挖潜.
;从2001年以来,主营业收入三一遥遥领先于竞争伙伴,但劳动生产率增长徐工、柳工、厦工分别为142%、164%和162%,而三一重工仅为85%,这是我司增产过多地依赖于人数增长所至。
说明三一人员增幅过大,业务增长方式粗放。
; ;; ; 注:中联2003年底兼并了浦沅后,汽车吊业务收入从04年并于《损益表》,据了解起重机械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3.93亿元、人数已从03年未的3922人增长至8000人左右,因季报不公布人数,故仍使用上年末人数,从而对人均主营业务收入增???大。
2004年一季度,我司与竞争伙伴相比,不具优势;一是人均主营业务收入偏低(仅16.08万);二是人工成本比高(7.88%);三是主营业务收入5.8亿低于中联和柳工。;第四章 问题的提出; 2003年末,三一的管理人员比例高达23.2%(含一般文职人员),是业界最高的;生产工人比例为49.6%,是业界最低的;研发人员和高学历人员虽然在业界具有优势,但与竞争伙伴相比,我们并不具有明显的创新和赢利优势,相反,厦工高学历人员并没有明显增加,但经济指标发展很好,一定程度说明,我们的高学历人员并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和使用。; 两年中,三一总人数增长达85%(如果含劳务工增长比例为122%),而同期我们的竞争伙伴总人数基本上没有增加,有的还减少。徐工、柳工控制总人数增长的情况下,研发、营销人员比例显著提高。 中联2003年是在兼并浦元、中标和湖机后总人数剧增,我们一定程度上可视为低成本获得设备和人力资源(对湖机),低成本获得成熟市场营销网络(浦沅)和研发力量(全年增加研发人员374人)。 当然,从质量上看,这几年三一重工招募了一批业界的精英,质量上人力资源相对竞争力在肯定上升了。;劳动生产率增长:三一(85.4%)低于徐工(142.8%)、桂柳工165.0%和厦工(162.5%);
创利水平增长:三一(62.2%)低于山推(239.7%)、桂柳工(923.8%)和厦工193.7% ;
工资利润率增长:三一(22%)低于山推(220%)、柳工(466%)和厦工218%,
;竞争伙伴进步迅速,我们的优势在逐步丧失; 人员优化是一个公司永恒的主题,三一重工每年进行人员优化,但我们的管理人员越来越多,原因是力度不够,工作不到位。为了保持我们的竞争优势,三一重工必须理直气壮裁减人员、理直气壮进行人员优化。;第五章 总人数配置方案; 2004年5月末三一重工拥有劳动合同员工4448人(劳务工776人),6月份培训报到60人,正在培训49人(营销售后人员),共计4557人(含劳务工5333人)。根据公司调整后的预算,三一重工2004年销售额乐观估计为38亿元,折算后销售收入为32亿元、产值约39亿元(不变价,并考虑年底压库存)。公司人员精简的规模推算如下
;方案一:按劳动生产率人均100万推算;方案二; 建议加大劳务工(包括实习、试用)的比重,成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