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培养”那些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预培养”那些事 作者 ▏半知菌目 编辑?▏中仑 原创版权,请勿转载 一、预培养的由来 中国药典自2010年版起,在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中第一次提出:用于环境监控的培养基须特别防护,最好要双层包装和终端灭菌,如果不能采用终端灭菌的培养基,那么在使用前应进行100%的预培养,以防止外来的污染物带到环境中及避免出现假阳性结果。2015年版中国药典出版后,在四部“9203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中,这句话再次出现。 必须说明的是,中国药典这段关于环境监测培养基的要求,是出自: USP1117 〈MICROBIOLOGICAL BEST LABORATORY PRACTICES〉 Special care should be taken with media that is used in sterility tests (see?Sterility Tests?71?for requirements) and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udies. Media used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critical areas should preferably be double-wrapped and terminally sterilized. If terminal sterilization is not performed, media should be subjected to 100% pre-incubation and inspection before use within a critical area. [NOTE—Growth-promotion testing for this media must be performed after the preincubation stage. ] This will prevent extraneous contamination from being carried into controlled environments and will prevent false-positive results. 二、预培养的目的 之所以对环境微生物监测培养基,特别是对关键区域环境监测培养基提出特别的要求,特别是对关键区域环境监测培养基提出特别的要求,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环境微生物监测的培养基及培养基的传递过程对关键区域,主要是A级、B级洁净区造成污染或交叉污染,从风险评估的角度讲,就是要避免环境微生物监测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的结果。 药企实验室为环境微生物监测自行配制的培养基,在配制过程中可能会有个别培养基平板受到污染而染菌,所以就采用了“预培养”,期望通过“预培养”后发现的菌落,最终剔除部分染菌的培养基平板。风险评估整个预培养的过程,就会发现如下两个风险: 1.预培养所设定的培养条件,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适合污染菌的生长吗? 2.污染的微生物可以通过目视而被挑选出来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不了解污染菌的情况下,设定一个培养条件,试图发现制备培养基过程的污染菌是不现实的。而对于生长缓慢的微生物,或者菌落没有超过肉眼分辨率的个别污染菌,试图通过目检也是无法判断培养基是否染菌的。 三、预培养的风险分析 从中国药典和USP对环境监测培养基的质量控制中明显看得出,中国药典之环境微生物监测培养基的要求基本是翻译了USP的章节。但是有一个很大的差别,USP文中有关键的一句[NOTE:Growth-Promotion testing for this media must be performed after the pre-incubation stage.](预培养之后的培养基必须做促生长试验),中国药典没有。这样在环境微生物监测培养基,可能会留下来一个潜在的隐患:假阴性结果。也就是说,中国药典在环境监测的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方面,忽略了预培养过程对培养基营养成分,水分等损耗给培养基带来的质量隐患,给环境微生物监测结果带来的“假阴性”的可能。假阴性,这一微生物检验中最大的风险,没有提及。 再分析一下,假阳性可以预防吗?目前国内企业环境监测培养基通常的做法是,实验室自己配制培养基,倒平板,预培养,挑选后冷藏保存,直至使用。 仔细考量这个环节,存在诸多的风险点: 第一:预培养的条件如何确定? 第二:挑选这一过程不可能发现所有长菌的平板。 第三:挑选平板的过程,也存在污染或交叉污染的可能。如发现已污染的培养基平板,GMP的要求是走偏差或OOS的流程,而不是仅仅去除染菌的,剩下的继续使用。 第四:预培养过程,对培养基而言就是一个营养消耗的过程,预培养后,在没有确认培养基的促生长性能之前就使用,

文档评论(0)

189****86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