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杂论读书笔记.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诗杂论读书笔记 单位征集楹联诗文,于平淡中引发一点诗意。一位受人尊敬的阿姨谈起人生的五年规划,激发自己再读书学习的动力。人家王石先生60岁还要继续读书,我又如何能自甘不前呢?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讲“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否则“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这后半句,令人悚然恐怖,于是上周读完闻一多的《唐诗杂论》。 掩卷仍然内心砰砰然,谁能不拜服于这位学者、诗人和斗士的饱满才思和奔流涌荡的情感? 中国自三代至唐宋,皆是诗的时代,而唐则是诗化人格的极致时代。然而,一多先生指斥太宗倡导的类书诗,也就是堆砌式的诗,仅有类书辞藻,缺乏才情。于是太宗时代鲜有好诗出现,需要靠非专门诗人的魏征《抒怀》来撑门面。关于沿袭六朝的初唐宫体诗,一多先生怒斥格调低下,称其为“积极的罪“,诗歌描摹的不外“眼荡淫笑,心怀鬼胎”,是“下流意识的口供”,然而争相如此,“堕落无止境”,成为文字的“裎裸狂”。初唐四杰、刘希夷、张若虚,一波一波将上述的“蜣螂转丸”的宫体诗,跃升为深沉、寂寥、宁静的宇宙意识。记得成尧夫人段曾写过一篇评价《春江花月夜》的文章,当时还不太明白这首诗的地位,一多先生一席语,再见一个大光明的诗情世界。 闻一多是学者般的诗人,有着偏执狂的性格,他痛恨故纸堆,却又孜孜不倦的钻研它,为的是寻出文明的路径,找到国民和心灵栖息的真谛。然而,故纸堆的精华也是人类优秀分子的遗产,研究故纸堆,也不啻于和千百年的精英畅谈晤面,譬如文艺复兴时的彼特拉克,譬如少年时的杜子美,其实我看,也有整理这故诗文的闻友三。他们不仅活于当下空间,也是周旋于历史长河,揖让于英雄、俊杰之间。 醉腴人心的除了古文,还有山水、故乡,一多先生难辨是“襄阳的孟浩然,还是孟浩然的襄阳”,如果人生真正做到了孟浩然,也就是人诗合一。 寻常人的心绪难离大时代的变迁,王朝由盛而衰的前页总是贾岛时代,宋末的四灵,明末的竟陵,清末的桐城,莫不如是。我记得初中时的周老师总是吟诵推崇“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良久不知其妙,若放在大时代的没落和寻常人物的“精神休息”背景上,则感知深了许多。 杂论最后撰写的是李杜,他极为心仪、推崇杜甫,毫不吝惜溢美之词,几乎可称膜拜。杜甫是凤凰,少年雏凤清声,青年凤舞九天,中年则凤击雷电,最后凤凰涅磐,留下人类不朽的歌唱,在时间长河回荡。杜甫的伟大,在于艺术的伟大,更在于人格的伟大,且两者结合在一身的例子,实在是不多,很多一流的艺术家往往自身的品格有缺憾,不一定是污点,但往往不健全,譬如王尔德、徐志摩等,米开朗琪罗或许是与杜甫有相似点的西方完人之一。可惜一多先生的文章并未完结,只写到李杜相逢,便戛然而无踪。 后面是篇颇有趣味的评析日本学者英译李白诗的文章,其实无论怎么译,本土的文化调子和氛围难以在异种文字上体现,却是公理,措手叹息也好,挠头焦急也罢,“美是碰不得的,一黏手它就毁了”。但是勉为其难,介绍给不懂中文的朋友,翻译的事情还是有意义的,至于诗翻译的时候重视音韵美、文字美,还是图画美就是不同翻译家的风格问题了,不可期望绝对的成功,只能讲相对的满意了。 读完诗文才气横溢的小书,颇受感染,同时也为完成任务,撰五律一首。 驻外抒怀 外交需劲草,松柏耐岁寒。 浊酒家万里,明月思乡难。 先贤梦大同,吾辈小康安。 地偏心不远,华夏山水间。 说实话,如果不是教学要求除了李白的诗我应该不会主动去读其他关于唐诗的书籍。第一:我现在还没有那么好的文学功底,第二:我觉得让一个肤浅的人去读那些太过深奥的东西是对这个人的惩罚。第一次接触汉文学是在四年前,所以读古文对我来说还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但读了这本书之后,先不说有了多么大的感悟,或者提高了鉴赏能力,可是收获还是有的可以说我对唐诗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吧,至少对唐诗产生了一些兴趣。我选择这本书读的原因首先:它很薄,是一本只有短短九篇文章的薄薄小书。再则是白话文,文字很好读。每一篇的内容都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估计闻一多先生是激情澎湃地写这本书的吧,尤其是写杜甫那一块的时候。这本书由九篇文章组成分别是:?类书与诗?,?宫体诗的自赎?,?四杰?,?孟浩然?,?贾岛?,?少陵先生年谱全笺?,?岑嘉州系年考证?,?杜甫?,和?李白?。 一, 类书与诗 其实之前类书这一说对我来说真的很陌生,不了解,读了这篇文章而且自己查了一些资料才知道,它其实是一种大型的资料性书籍,但在唐代有了特殊的身份,是文学和学术的混合体。检讨的范围是唐代开国后的约略五十年,从高祖受禅618起,到高宗武后交割政权660止。让人影响深刻的是诗歌化的语言,赏析作品的。 “讲到这里,我们许要想到前面所引时人批评李善“释事而忘意”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