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资料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金银器.ppt

  1. 1、本文档共1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古资料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金银器.ppt

素面双耳银锅 素面金铫 素面长柄三足银铛 鎏金团花纹银盒 鎏金团花纹银盒 鎏金石榴花纹银盒 鎏金鸳鸯纹银盒 孔雀纹银方盒 庸调银饼 盛唐之后”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变)造“ 莲瓣纹提梁银罐 罐内盛放物品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径4.6) 舞马衔杯纹鎏金银壶 鎏金鸿雁纹银匜 鎏金蔓草鸳鸯纹羽觞(耳杯) 鎏金花鸟(鹦鹉)纹银碗 鎏金小簇花纹银盖碗 (唐德宗时期)高11厘米 鎏金折枝花纹银盖碗,(圈足内沿錾刻”进“字) 我国古代炼银采用的是“吹灰法” (作炼锡灰坯炉法) ,这是一种分离银铅的方法。银矿一般含银量很低,炼银的技术关键是如何把银富集起来。由于铅和银完全互溶,而且熔点较低,所以古代炼银时加入铅,使银溶于铅中,实现银的富集;然后吹以空气,使铅氧化,入炉灰中,使银分离出来。中国约在早商时期已经使用银器。甘肃火烧沟类型文化遗址(年代相当于夏代)曾发现银质饰物。战国已有错银器物。《魏书·食货志》提到:长安骊山银矿“二石得银七两”,恒州白登山银矿“八石得银七两”。这是关于银矿品位的最早记载。 吹灰法 作炼锡①灰坯炉法:先以甘埚中炼铅锡二十遍。用三斤炼锡著熟铁锅中熔,使赤沸。即纳金矿碎者一斤,合相得。掠去糖屎②,泻出别炼。杀熟炭③,以土墼垒作方炉,其中安炼灰作坯模,以金锡著灰坯中,上安铁镣上。布刚炭火于炉上。用一孔于炉前开一小孔,候之须臾,锡与金杂物相利取,其金状似银,即以熟雌黄和好酒,铜器中煮之,杀之,还复本性。…… 出矿银法:有银若好白,即以白矾石,硇末火烧出之。若未好白,即恶银一斤和熟铅一斤,又灰滤之为上白银。 作灰坯:火屋中以土墼作土槽,高三尺,长短任人,其中作模。皆得,坯中细炼灰使满,其中以水和柔使熟,不湿不干用之。小抑灰使实。以刀铍作坯形,灰上薄布盐末。当坯内矿,各以黄土炼覆上,装炭使讫,还以墼盖,炉上当坯上各开一孔,使大气通出,周泥之。坯前各别开一孔看,时时瞻候,以铁钩钩断糖屎,使出。须臾火彻,锡矿沸动旋回,与银分离,锡尽,银不复动,紫绿白艳[烟]起,艳起以杖击。少许布水湿沾之,其银得冷即起龙头,以铁匙按[接]取,名曰龙头白银。 汉·狐刚子《出金矿图录》(《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温字号总第五八四一五八五册) 明陆容《菽园杂记》记述炼银过程颇为详细:“矿石不拘多少,采入碓坊,舂碓极细,是为矿末。次以大桶盛水,投矿末于水中,搅数百次,谓之搅粘。凡桶中之粘,分三等:浮于面者为之细粘,桶中者谓之梅砂,沉于底者谓之粗矿肉。若细粘与梅砂,用尖底淘盆,浮于淘池中,且淘且汰,泛扬去粗,留取其精英者。其粗矿肉,则用一木盆,如小舟然,淘汰亦如前法。大率欲淘去石末,存其真矿,以桶盛贮,璀璨星星可现,是谓矿肉。”这是选矿过程。“次用米糊搜伴,团如拳大,排于炭山,更以炭一尺许覆之,自旦发火,至申时住火,候冷,名窖团。”这是烧结过程。“次用?银炉炽炭,投铅于炉中,候化,即投窖团入炉,用鞴鼓扇不停手,盖铅性能收银尽归炉底,独有滓浮于面。凡数次,破炉爬出炽火,掠去炉面滓垢。烹炼即熟,良久,以水灭火,则银铅为一,是为铅驼。”这是炼制铅银合金。“次就地用上等炉灰,视铅驼大小,作一浅灰窠,置铅驼于灰窠内,用炭团叠,侧扇火不住手,初铅银混,泓然于灰窠之内。望泓面有烟云之气,飞走不定。久之稍散,则雪花腾涌。雪花既尽,湛然澄彻。又少顷,其色自一边先变浑色,是谓窠翻。烟云雪花,乃铅气未尽之状。铅性畏灰,故用灰以捕铅。铅既入灰,唯银独存。自辰至午,方见净银。铅入于灰坯,乃生药中密陀僧也。”这就是灰吹法提银。 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 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 伎乐纹八棱金杯 鎏金伎乐纹八棱银杯 素面罐形带把银杯 鸳鸯莲瓣纹金碗 鎏金海兽水波纹银碗 鎏金双狮纹银碗 鎏金飞狮纹银盒 鎏金翼鹿凤鸟纹银盒 鎏金双狐狸纹双桃形银盘 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 鎏金凤鸟纹六曲银盘 素面三足银罐 仰莲瓣座银罐 银石榴罐 素面“大粒光明砂”银盒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金银器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和南方地区考古发现的金银器数量少,多是小型器物,大都是首饰(耳环、戒指、簪钗等)、服饰(扣)或漆木器上的部件。原因是金银产量减少,且佛教(造像)兴盛耗费了大量金银。北方地区鲜卑遗物中金银器发现较多,以牌饰等装饰品最常见。 (二)、唐代是金银器繁盛的时期。考古出土和私收藏数量很多。研究也较充分。 1、考古发现情况 窖藏:西安何家村、沙坡村、丹徒丁卯桥等 墓葬:伊川齐国太夫人墓、偃师杏园李景由墓、西安韦美美墓等 塔基:法门寺 2、国内主要著录和研究 《唐代金银器》(1985);《海内外唐代金银器萃编》(1989);《法门寺地宫珍宝》;《唐代金银器研究》(1999);《花舞大唐春——何家春遗宝精粹》(2003)。 3、唐代金银器的分期: (1)8世纪中叶之前,盒、盘类以圆形为主,见有高足杯、带把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meng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