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白诗三首》教学设计 诗歌,初步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   二、通过晶评李白的诗歌,初步了解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一、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内容,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   二、分析《蜀道难》的写作特点,了解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时)   一、背景介绍   天宝年间,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2岁的他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是怀着“游说万程苦不早”的心情,“仰天大芙出门去”的。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文人。同时李白的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招致权贵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天宝三载,他终被赐金还乡,这是他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李白亲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离开长安后,曾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第二年,李白借故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际,写下了这首“留别”诗,表达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权贵彻底决裂的态度。   二、内容简说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屑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全诗共3段。   第1段,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天姥山的高峻,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由此引出“梦游”的主题。   第2段,记“梦游”的经过,先略叙从镜湖到剡溪的行程;接着写登山途中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轻快情调;然后着重描写山上景物的突然变化和仙界的突然出现,这是全诗的高潮--诗人在惊心动魄之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最后写诗人梦醒之后怅然如有所失的心情。   第3段,是诗人给朋友们“留别”的话,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慨叹,并点明全诗的主旨。   三、探究解疑   1.亦真亦幻的天姥山   问题:这首诗是李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奇特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辉煌的图画。作者是怎样描绘天姥山的?   (1)诗人写天姥,为何开篇却要谈瀛洲?然而海客传说的瀛洲“信难求”,因而“或可睹”的天姥就成了强烈的诱惑。采用了衬托手法,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同样写五岳、赤诚和天台,也是为了衬托天姥的雄峻巍峨。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然而与我国五大名山--五岳相比,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仍是小巫见大巫之别,天台山亦是闻名遐迩。诗人却运用了“连”“横”“拔”“掩”等一系列动词,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将诗人心中的天姥山衬托得雄峻巍峨,进一步表现诗人神游天姥的愿望。   (2)诗人描写天姥山更着眼于梦境,梦境中的天姥山诗人如何描绘?   诗人写梦境着力于写仙境,仙境才是他的向往。写仙境先用“列缺霹雳,岳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极言声势之大;再用“青冥浩荡”“日月照耀”极言仙人出场的场面之奇。这段文字绘声绘色,绮丽变幻,令人心驰神往。   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组成了一幅亦实亦虚、亦真亦幻的“天姥图”。   2.意境的体现   问题:这首诗写的是梦中之景,诗人花了如此多的笔墨描写梦境,其作用是什么?   探究:   (1)如何认识这个梦境?   诗人以天姥山为梦游对象。“云霞明灭或可睹”告诉人们诗人描绘的是真实而又美好的人间仙境。梦中的仙境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诗人在现实中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向梦中寻找:“一夜飞度镜湖月”,追求何等迫切!诗人借梦中之景描绘自己的理想:“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景象何其壮观!“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多么扑朔迷离!“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多么惊心动魄!写仙人洞府,更是奇景迭出,让人心醉神迷。这里,真实的山,虚幻的梦,都是为诗人表现理想之境服务的。   (2)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诗人描绘的神话之境愈是奇特瑰丽,就愈能表现其对理想境界追求的热切,就愈让人感到离现实生活的遥远及诗人梦醒之后失落感的深切,从而对人们的感染力就愈强。   3.诗人思想性格的体现   问题:古人说“诗言志”,那么,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性格?   探究:   (1)“世间行乐亦如此”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流露出的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但我们不应该因此而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官场,一位抱有济世安邦的远大抱负,并且才华横溢的浪漫热情诗人,在长安受权贵排挤,壮志难酬,始终抑郁不平,故在诗中吐发愤懑之情。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如果梦境是诗人对自己理想追求的曲折表达,那么这句话就是诗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对自由的追求,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亢

文档评论(0)

我是大神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