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州司马啊,我的朋友,是不是平安依旧?高僧慧远曾住的东林寺,不知你去住过否? 我曾听说湓水萦绕似衣带,就在此处入海;也听说那庐峰,比香炉峰更具神韵和风采。 岁末题诗寄托思念,却找不到送书的鸿雁;遥望宫阙,那样渺远,身似病鹤一样孤单。 不要空受眼前境遇的牵制,一味求佛问道;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仍是前方追求的目标。 娄晓桐 原汁原味: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汁醇味正:汤汁、味道醇厚、纯正。句中指“文明的味道”,没有“原本”的意思,而且根据后文形容的是“文明盛宴”(使用了比喻),照应喻体,选“汁醇味正”合适。选用“汁醇味正”更合适。 1.“导致”使用不当,一般指不好的结果。;2.“这”指代不明确,句子有歧义。 3.“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并列成分结构混乱,令人费解 故选D。 20.本题一共有两问,一是分析对偶句的构成,二是分析对偶句的表达效果。 对偶 由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词组组成。 作用:使文章整齐匀称,有高度的概括性,节奏感强,有音乐美,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 (1)构成特点:“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并列式的名词性词组,对仗工整;“描绘城乡风物”和“传播时代精神”都是动宾式结构,其中“描绘”对应“传播”,“城乡风物”“时代精神”均为偏正结构、名词性质,对仗工整;可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思相关,上下两句构成一组对偶。 (2)表达效果:①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顿挫感强。②内容上,点面结合,凝练集中,概括力强。突出了我国传统节日的内容和传统节日的价值。 21.考查语言表达之连贯能力。 1.阅读文段,厘清上下语句逻辑关系。上文提到“有研究人员分析”可得出下文需回答雪为什么会变色的原因,叙述主语应为“雪变色”。CD的叙述对象是“雪衣藻”,所以排除CD。 2.再依下文叙述对象时“雪衣藻”得知B中的“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强调的不是雪衣藻,而是“这种微型藻类”,所以排除B。 22.【分析】材料立足“体育之效”,说明体育与身体强弱的关系,赞扬体育精神。 材料中包含了两种含义: 第一是“生而强者不可自喜”,讲的是强者不可肆其强的道理。 第二是“生而弱者不可自悲”,讲的是强弱之分,本无常势常形,只在相对二字。 透过这两个观点,我们能看出毛主席这里所指的强弱,不仅仅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还包括内在的精神力量。这个作文题主要是要学生对这个强弱互相转化的道理进行理解和引申。 作文立意是多方面的,可以谈体育对人生的影响,可以谈强弱的思辨关系,也可以谈对国家强大的理解。如若能考虑到材料的时代背景,青年毛泽东的革命理想,结合当今教育和国家发展现实,谈“强”的深层含意,人的自强与国家的强大,则更合题目要求。写体育强,身体强,只是触及表面而已。 参考立意: (1)体育的作用。 (2)青年当自强,为国作栋梁。 (3)将青春梦汇聚成中国梦。 (4)追忆百年峥嵘,见证大国崛起。 2.考点: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A.“在描述.......也不如诗歌......明白”错误,根据原文“用语言来叙述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可见,只是用语言来描述一件事情更容易,并不是说绘画来描述事情比不上诗歌生动明白。 B.“因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过于武断,根据材料一“图画叙述动作时,......”可见,画作也可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并不是一定不能推想出动作过程。 D.“后人关于王维“诗中......”的说法其实没有道理”错误,根据材料一“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可见,绘画也可以叙述动作,诗歌也可以描绘静物,只是要化静为动,如王维的诗歌,大多是以动衬静,故而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并非没有道理。故选C。 1.考点:理解分析材料相关内容的能力 3.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 A.“诗以空灵,才为妙诗,.....”意思是:诗歌要空灵,才是好诗,可以入画的诗还是眼中有“金屑”,即诗歌如果能入画,那就还有障眼之物,不算空灵的好诗。本句主要强调的是诗歌要有空灵的意境,而画则要有形,二者虽不同质,但莱辛的观点是是从空间与时间来划分的,不能支持莱辛的观点。 B.“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意思是:两种艺术形式不同而志趣一致。这是诗画同质。 C.“诗和画的圆满结合......”,认为诗画能圆满结合,显然是认为诗画同质。 D.“图画可以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而诗歌则能写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这句描写中前一句写图画摄取的连贯动作的某一画面,而后句写诗歌可以描绘出人被爱神之箭射中的后续过程,能支持莱辛的观点。故选D。 材料一: 第1段:引出莱辛的观点“诗画异质”。 第2段:叙述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特洛伊木马”的故事。 第3段:交代莱辛提出“诗画异质”的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