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此文档为 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 承包单位: : 致:现报上 西充县多扶古镇三号路道路 致: 现报上 西充县多扶古镇三号路道路 工程的实施性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及附件, 请予以审查和批准。 附件:施工组织设计 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驻地监理工程师: 日期 : 总监理工程师(代表)审定意见: 总监理工程师(代表) : 日期: 0 附件: 西充县多扶古镇三号路道路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工程名称:西充县多扶古镇三号路道路工程起止桩号: K0+ ~K0+230 编 制: 复 核: 审 核: 日期: 年 月 日 第一章、工程概述 一. 工程概况: 西充县多扶古镇五号路道路工程位于西充县多扶镇,西南侧紧邻国道 212 线该道路的修建, 对场镇和古镇之间的冾接以及完善城市路网、 改善交通通行能力和城市排水体系以及为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 设计依据: 1. 甲方提供的 1:1000 的地形图及修改后的规划红线图; 2、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提供的道路地勘资料;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 5、《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 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CJJ 1-2008) ;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 JGJ)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JGJ) ;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三. 设计标准: 道路类别、级别:城市支路Ⅱ级; 标准轴载: BZZ-100; 设计年限: 10 年; 设计车速: 40km)泥岩。 沿线未见埋藏的河道、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现状条件下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 拟建道路穿越的沟、渠、塘内沉积大量有机质软土,对道路路基的稳定性影响较大,道路路基填筑时,需清除有机质软土,换填级配和水稳性好的粗粒土,并分层铺筑和压实。 拟建道路沿线地形起伏较大,无高挖方路段,低洼地段、原沟渠地段需填方处理。填方前需清除地表素填土、耕土及沟、渠、塘内沉积的有机质软土,对原地面进行分层压实,填料应选择级配较好和水稳定性好的粗粒土,压实度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五. 道路平纵横设计: 道路平面根据甲方提供的规划红线图进行设计。 道路起点南接国道 212 线,桩号 K0+000,坐标( X=.920,Y=.626);北接学府路, 桩号 K0 +253.345, 坐标(X=.668,Y=.840)。施工起点桩号 K0+009.524,坐标( X=.990,Y=.988),施工止点桩号 K0+230,坐标( X=.388,Y=.517)。本次实际施工长度 220.476m,其中 K0+009.524 至 K0+194段为道路部分, K0+194至 K0+230为桥梁部分。 道路纵断面设计中除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及外,还充分考虑多 扶古镇规划、沿线地形、道路沿线两侧地块的合理开发利用,在保证区域总体排水需要和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的原则下进行道路纵断面设计。 道路规划红线宽 21m,具体分幅为: 3m左侧人行道 +15m车行道 +3m右侧人行道=21m。 车行道横坡为 1.5%,坡向路两侧,人行道横坡 2%,坡向路中心。车行道两侧安装路缘石,人行道缘石外露 15cm。 六. 路基、路面工程: 道路路基填方路段按 1:1.5 放坡。 道路左侧为多扶古镇规划用地,路左侧用地需进行回填,故对左侧路基填方边坡不作防护处理。道路右侧为多扶镇规划用地,地势较低,考虑到今后用地建设影响,对右侧路基填方边坡采用植草防护,坡脚设置排水边沟避免水流破坏路基。 路基车行道压实度要求如下: 填挖类别填方 填挖类别 填方零填及挖方 路基深度范围( cm) 0~ 80 80~ 150 150 以下 0~ 80 压实度( %)(重型击实) ≥ 94 ≥ 93 ≥ 90 ≥ 94 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设计年限为 10 年,由于现状条件无交通 量资料,故设计中根据道路性质及所处地理位置,按中等交通能力推算交 通量。同时根据就地取材原则进行路面结构设计。 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 表面层 4 1400 20.2 土 各结构层设计如下: 车行道路面结构设计 结 构 层 材 料 名 层位 称 抗压回弹模量 厚度 (cm) (MPa) 顶 面 竣 工 验 收 弯 沉 ( 0.01mm) 中面层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 1200 22 下面层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 1000 24.7 两层 4.5%水泥稳定碎 基层 18+18 1500 29 石 垫层 级配砂砾 30 250 132.9 土基顶面 36 258.8 人行道路面结构(自上而下) : 5cm 厚仿石材方块砖

文档评论(0)

文档查询,农业合作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土默特左旗农特农机经销部
IP属地广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50121MA0R6LAH4P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