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黄河颂-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河颂 第二课时 有关黄河的古诗句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5.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有关黄河的俗语 1.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2.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3.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4.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5.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6.九曲黄河十八湾 模块一:再读感知 目标:我能通过再读课文感受黄河的气势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静下心来想想,体会一下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生发出来的磅礴的爱国热情 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几个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作者从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等方面赞美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英雄气魄。作者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作者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歌颂什么? 模块二:细读课文 目标:我能通过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品味课文 请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进行圈点批注 1、组内使用接力法,按照由A到D顺序寻找精彩语句赏析。 要求使用如下句式进行交流。(4分钟) “大家好,我是XX同学,我找的是……。我的发言完毕,有请xx同学继续和大家分享。” 2、使用组间接力法和组际评价法展示合作成果。 发言完毕后要邀请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X组X同学,请你对我的发言做出评价。……” 接力法 学会倾听: 1.端正坐姿,注视讲述者。 2.不要有噪音干扰。 3.点头或眼神回应讲述者。 4.默记重点,做好评价准备。 5.可以用笔模拟话筒做邀请。 学会赞美: 1.认真倾听讲述。 2.记住重点回应对方。 3.赞美要真诚,发言要到位。 4.使用礼貌用语和手势。 5.学会微笑。 请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进行圈点批注 可以从用词、修辞、主旨、感悟等角度进行批注,意思对即可。 1.如何理解“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的含义? 首先,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喻为“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其磅礴的气势和势不可挡的力量,足以激发民族的抗争精神和自信心。 2.“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反复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作者在这里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中华儿女要以黄河为榜样,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精神的赞颂。 你认为这首诗歌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你能从自己读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本诗属于直接抒情,这样适合抒发豪迈的情感。示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属于这类。 模块三:朗诵比赛 目标:通过以上课文的学习我能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今天学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 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 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 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 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 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1.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气势磅礴。 作者综合运用反复、拟人、比喻、呼告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如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的屏障等,借助于对黄河的歌颂,热情赞美了“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2.长短句相结合,节奏鲜明。 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有致,在韵脚上,隔一、二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 律。如:“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1.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D.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D 点拨 A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C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 下列对课文《黄河颂》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三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B.诗歌着眼于“歌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者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站在高山之上,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气势恢宏的颂歌。 C.诗人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向它学习,像它一样伟大坚强。 D.诗歌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

文档评论(0)

FK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