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考试结束后,请
将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含蓄即含而不露、隐晦曲折,它是中国古典诗歌追求的一种美学境界。诗歌的含蓄包括两层内涵:一是内容上的含蓄,一些题旨,诗人不愿明言、不能明言或不敢明言,故意说得隐约含糊,让人捉摸不透,如李商隐的一些《无题》诗;另一种是手法上的含蓄,诗人采用借代、暗示或象征等手法,造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读者从中获得无穷之意蕴。
含蓄的手法,早在先秦诗歌中就有运用,如《诗经·蒹葭》 ,那种“宛在水中央”的朦胧,“所谓伊人”的隐约,都带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在先秦至六朝的典籍中,虽未具体提及
“含蓄”一词,但已推许类似的手法, 《文心雕龙》有《隐秀》篇,认为“情在词外曰隐” ,“隐也者,文外之重旨” ,这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含蓄”成为一种美学形
态和诗学概念,大致起源于中唐皎然的《诗式》 ,他在解释“辨析”十九字时,在诗学领域第一次提到 “含蓄”。晚唐的王睿将含蓄正式尊为一种诗歌体式。含蓄风格也成为唐代诗
人的一种创作追求, 刘禹锡就深为 “言不尽意” 而苦恼, 他说:“常恨语言浅, 不如人意深。 ” 认为诗人应该在诗歌中营造“象外之象” ,这样才会“言有尽而意无穷” 。晚唐司空图的含
蓄理论可以说是“言外之意”说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具体的“象” 、“景”、“味”、“韵”是
有限的,要获得无限的意蕴,就要从中超脱出去,在“象外” 、“景外”、“味外”、“韵外”
的更大的空间作无待的逍遥之游,以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
到了两宋,含蓄作为一个主要的批评标准被广泛运用。梅尧臣说: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 现于言外, 若温庭筠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则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现于言外乎?”梅尧臣的话可说是对司空图的
一种补充。之后,含蓄美已成为诗、文、绘画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之一。至南宋的严羽,他在《沧浪诗话》中把“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含蓄之美推至极致,还提出了“得鱼而忘筌” “得意而忘言”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等说法。
降至明清,以含蓄评诗文更成为惯则。清代“神韵”领袖人物王士祯直承了严羽“得
意忘言”的含蓄说。他盛赞盛唐诗“蕴藉含蓄,意在言外” ,认为“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
禅,有意忘言之妙” 。王夫之在 《姜斋诗话》 中认为诗要 “神寄形中” ,所以须 “脱形写形” ,说谢灵运诗就是 “多取象外, 不失环中”。明人胡翰认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有限的
语言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 ,惟有“象外“ “言外”才会“四表无穷” 。
1
以上论述,说明不同的时代都在强调含蓄所具有的笔墨寥寥、意溢千里的美学价值。崇尚深情绵邈、含蓄蕴藉,富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神韵天然之佳作,便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至今不衰。
(摘编自《中国古典诗词的显隐》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在先秦诗歌中,含蓄手法就有运用,但“含蓄”一词真正作为一种美学形态和诗
学概念,大致源于中唐时期的诗歌理论专著《诗式》
。
B.先秦六朝典籍中,虽没有提及“含蓄”一词,但朦胧隐约手法的运用却受到推崇赞
许,这也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C.含蓄表现在诗歌内容上是指诗人把不愿明言、不能明言或不敢明言的旨意说得隐约
模糊,让人捉摸不透,如李商隐的《无题》
。
D.手法上的含蓄,是指诗人采用借代、暗示、象征等手法,造成弦外之音,使读者从
有限的描述中获得无穷的意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严羽提出了“得鱼忘筌”“羚羊挂角”等说法,可见他更强调诗歌深妙的义理,对
于诗歌的语言表达则不必过于深究。
B.两宋时期,含蓄已经作为一个主要的批评标准被广泛运用到文学批评中了,这种评
价诗文的标准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时期。
C.作者引刘禹锡的“常恨语言浅, 不如人意深”来证明,
在唐代营造“象外之象”“言
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风格已成为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
D.司空图倡导在有限的“象”、“景”之外营造更大的空间,来传达“不尽之意”,
这与梅尧臣的“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的主张是相同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重庆市2016年初中毕业曁高中招生考试数学a及.docx
- 重庆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文综试题.docx
- 重庆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暨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
- 重庆市2017年秋高三(上)期末测试卷理科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 重庆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docx
- 重庆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
- 重庆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docx
- 重庆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docx
- 重庆市七校联考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提前模拟理综试卷(含答案).docx
- 重庆市万州三中2014-2015年下期七年级数学试题.docx
最近下载
- 黄辛隐-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0604).ppt
- 森林防火安全PPT课件.pptx VIP
- ISO90012015质量手册(过程流程图).pdf VIP
- 2025年东营公需课大众云学东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题库答案(全).docx VIP
- NY∕T 4271-2023 畜禽屠宰操作规程 鹿.pdf
- (正式版)S-J-T 11926-2024 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光伏组件.docx VIP
-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Teenage Life》Reading for Writing PPT课件.pptx VIP
- 0.18 微米CMOS工艺低功耗标准单元库及开发及验证.ppt VIP
- 2025广东华南农业大学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20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各地工程造价规费费率表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