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完美版.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习本文景、情、理交融的写法。 2 、感悟作者豁达乐观的精神,培养学生直面挫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全文感情线索,了解景、情、理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直面痛苦后的达观。 突破方法: 朗读与分析结合突破重点; 比较与探讨结合突破难点。 导入新课 在中国诗人中,李白太高,瑶台仙阁高不可攀;陶渊明太远,桃花源里忽隐忽现;杜甫 较近,却显太实而缺空灵;比较起来我更喜欢苏轼,他的诗,随手拈来如飞天袖间散落的花 朵,气韵生动,神思逸飞。有豪迈酣畅的“老夫聊发少年狂” ,也有缠绵多情的“十年生死两 茫茫”;有慷慨纵横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也有冷静直观的“不识庐山 真面目”;有旷达洒脱的“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有“若把西湖比西子”的浪漫细腻…… 苏轼在文学上是个旷世奇才,然而因为太优秀、太耿直,他在仕途却很不得意,一生屡 遭贬谪。公元 1080 年,苏轼便遭遇了北宋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出狱后,他 被贬往偏僻、荒凉的黄州。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 州后的凄苦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脱胎换骨真正走向了 成熟—“与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 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 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投影以下文字)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 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 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 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 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 赋》马上就要产生。 ” 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赤壁赋》 ,走进苏轼的心灵世界,与苏轼进行一场超越时 空的对话。 三、学生听配乐朗诵课文 边听边思考: 1、《赤壁赋》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 2 、文中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1、生:洒脱 深邃 抑扬顿挫 著名现当代作家巴金曾说: “《赤壁赋》给人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纯净的美感。 ” 2 、情感是先乐后悲,由转悲为喜 师: 情 乐—悲—喜(板书) 四、内容赏析:抓住感情变化这条线索来分析 (一)问:作者为何而乐? 生:因为景美而乐 师:赤壁月景到底怎样?请同学们找出描写赤壁之景的句子。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景 月出东山徘徊斗牛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万顷之茫然 师:你能不能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出这风月无边的赤壁月夜秋景图? 生:凉爽的秋风徐徐吹来,江面上荡起细细的波纹,一轮明月从东山冉冉升起,月光下 的薄雾如轻纱般笼罩在江面上,水天一色,浩浩渺渺,茫无际涯。 师:真是清风和明月交织,白露和水光辉映,让我想起“秋水共长天一色” 。 师:景色有什么特点?用几个形容词来概括。 澄澈而空明,苍茫而朦胧,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迷离朦胧的景色中,主人公心情惟有用一个字概括了。 生:乐。 师:哪几个动词和句子最能直接传达这种泛舟月夜的愉悦心情? 学生:举——一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学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师:什么是“一苇”?“纵”?“凌”?描述一下这两句所写得意境。 生:一苇:喻指苇叶般的小舟;这里的“纵”――听凭、随意的意思。凌:越过。 意境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