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专题讲练对联(含解析).docVIP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专题讲练对联(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 Word 可修改 欢迎下载 精品 Word 可修改 欢迎下载 精品 Word 可修改 欢迎下载 对联 对联 知识精讲 知识精讲 一、要点梳理 (一)对联的概念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二)对联的要求 1.字数相等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对联可长可短。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这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 2.词性相对 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虚词对虚词等。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方位词要对方位词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句式一致 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上下联都是“二二一”式。 4.平仄相协 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5.结构相应 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此外,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中考设置对联考点,能考查考生的想象、分析、理解和概括等思维能力,又能考查考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因此近年来对联题备受青睐,出现频率较高,成为中考的亮丽风景。对联这一中考考点常见的题型主要有三种:拟写补全对联、修改组合对联、理解鉴赏对联。 (三)对联的分类 1.按用途 (1)通用联:如春联。 (2)专用联:如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等。 2.按字数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3.按修辞技巧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4.按联语来源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二、方法点拨 对联是中华文化长廊中的一串璀璨的明珠,它能很好地体现出汉语的独有魅力。解答对联题,是一种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考生不但要有丰厚的语文知识积累,还要有极强的语感和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此,考生很有必要掌握一些应对技巧。 这里谈一种对对子最简单而实用的方法——拆合法。即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 如:①句“扫千年旧习”,就可拆为“扫——千年——旧习”三段分别对之。考生一看就知“扫”为动词,可以迅速地对出“除、革、扬、去、建、展、破、树、立、起、乘、积”等等一大串;“千年”为数量词,我们可以对出“百岁、万载、一代、四时、三秋、两辈、五暑、亿回”等等;“旧习”为偏正词,可以对之“新风、恶俗、丑行、怪癖、陋风”等等。从中选出一些组合成“除——百岁——恶俗”“革——万载——陋风”“展——一代——新风”等等。同理,“祖国——江山——好”,可以对之:“家乡——风景——美”“社会——政策——新”“人民——生活——美”“社稷——日月——新”“乾坤——日月——新”“黎民——心情——爽”“大地——气象——新”“百姓——喜事——多”等等。 以上“拆合法”是考生做对联题时所具体使用的方法,那么,考生平时如何练就对对子的功夫呢?考生不妨做到以下几点: 1.多读多记名言警句 其实,名言警句,很多都是对句工整的句子,读得多,记得多,这难道不是一种对句子的练习吗?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等。 2.多关注一些对句名家高手的佳联、妙对 像王勃、苏轼、解缙、纪晓岚、郑板桥、郭沫若等的佳联妙对。如:王勃的千古绝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读后你不能不叹服。 3.多读一些民间楹联和诗联 4.平时,可采用口头比赛或书法才艺展示等形式进行对联的训练 对近年来对联题的命题内容进行研究,不难发现逐渐形成了三个明显的材料内容指向,即深挖课文内容、直取经典阅读、巧用人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