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章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档来源为 :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PAGE 10 PAGE 10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 新乡医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外科学 授课题目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 授课对象 2008 级临床医学本科 时间分配 1 学时 课时目标 掌握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的病因和途径,性传播疾病的防治措施熟悉 前列腺炎、附睾 睾丸炎、急性尿道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了解 急性肾盂炎、肾积脓、肾周围炎和肾周围脓肿的诊断和治疗 授课重点 重点讲述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的病因和途径,性传播疾病的防治措施 授课难点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的病因和途径,性传播疾病的防治措施 授课形式 多媒体 授课方法 大班理论课 外科学第 7 版教科书 吴在德主编。 参考文献 《吴阶平泌尿外科学》 吴阶平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泌尿外科手术学》 梅骅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思考题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的病因和途径 2、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治疗及防治措施 教研室主任及课程负责人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 课程负责人(签字)张英杰年 月 日 2010 年 8 月 13 日 第五十三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 第一节 概论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的任何部位有致病菌繁殖引起疾病, 称为泌尿、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 非特异性感染是很常见的疾病, 不仅是泌尿外科医生, 而且是妇产科、内科、儿科医生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当今抗生素药物日新月异的生产,品种不断的更新换代, 但尿路非特异性感染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 仍然是上述各科教科书中重要的一章。 今年来对发病机制的研究, 深入到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为探索预防措施尤其是预防复发提供新的思路。 泌尿系统对感染的防御功能和起发病机制 1、 正常情况下,尿道口皮肤黏膜的细菌是停留在该处的一群微生物,称为正常菌丛。在致病菌没有达到一定数量时, 正常菌丛对致病菌起到拟制平衡作用。 2、 绝大多数致病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能产生黏附素,这些物质能于尿路黏膜上皮细胞受体结合,黏附于尿路黏膜后定居,繁殖,终而侵袭组织而引起感染。 3、 尿路上皮细胞能分泌粘蛋白、粘多糖等物质,具有抵制细菌黏附作用, 起到一层把喷壶屏障作用。当受损时这种屏障遭到破坏,易致感染。 4、 一般情况下,细菌所致下尿路感染,不能造成上尿路感染,但在输尿管开口活瓣机制遭到破坏,或功能不全时易引起上尿路感染。 诱发尿路感染的因素 致病菌是感染的主要条件,由于泌尿系统的病理基础,破坏了天然的防御机制,即可诱发感染。重要的病理基础有五种: 1、 梗阻因素 2、 机制抗病能力减弱(疾病存在) 3、 医原性因素 4、 肾实质性病变 5、 妇女的尿道解剖特点病原菌 最常见的是来自消化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约占 85%以上。其次是变形杆菌, 克雷白希菌属, 类链球菌, 绿脓杆菌系占 15%。无论是杆菌或是球菌皆是先在会阴部定居。 大多数是由一种致病菌感染,但也有两种或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致病菌偶可为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雷菌、原虫等或病毒感染。 感染途径 1、 上行感染 2、 血行感染 3、 淋巴感染 4、 直接感染临床类型 根据致病菌感染途径和感染的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又可分为 内科性感染——急慢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 外科性感染——肾脓肿、肾周脓肿、化脓性感染下尿路感染以急慢性膀胱炎、尿道炎多见,大都是上行性感染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常见的是急慢性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 。国外把急性膀胱炎称为“尿频、尿痛综合征” 把无菌性膀胱炎称为“尿道综合征” 尿路感染的复发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再犯( Relapse),于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不久症状又再出现,病原菌仍为首次病菌。另一种重新感染( reinfection)本次感染为另一不同细菌 -所致。 有人建议将尿路感染分为四种模型 : 1、 第一次感染 :时常可在门诊治疗,常不能发现起发病原因。占 1/4 病变日后将复发。 2、 未消退细菌尿 :说明治疗不充分,其原因有:细菌有抗药能力,在治疗过程中产生 突变菌种, 感染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所致, 初诊未发现, 治疗后始发现尚有其他细菌:于治疗过程中另一细菌侵入。 3、 固执性感染: 只治疗尿细菌消失, 不 又再出现, 常见于有感染的结石, 单侧猥琐性肾盂肾炎,有感染的憩室等。 4、新感染 :有一次感染之后的所有一切感染皆属这一类。诊断后治疗原则 急性期泌尿生殖系感染有比较典型的治疗表现,诊断上一般无特殊困难。慢 性感染的诊断与定位往往要在反复检查后才易确定。 在诊断中还应注意寻找病灶 和引起感染的病理基础。对病原及病变程度也必须有一个精确的估计。 1、 尿标本的收集 2、 尿细菌培养和菌群计

文档评论(0)

文档查询,农业合作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土默特左旗农特农机经销部
IP属地广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50121MA0R6LAH4P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