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沃柑栽培管理技术
沃柑〔 Orah〕是“坦普尔〞桔橙与“丹西〞红桔的杂交 F1 代种,属于宽皮柑桔类型,起源于
以色列,先后引至美国、韩国、中国重庆、广西等地栽培。具外观漂亮、晚熟高糖、早结丰产优
质、树势强旺,耐寒、耐旱,不易黄化、裂果和日灼,后期根本不落果,耐贮运,收获于水果淡
季〔 1-4 月〕等特点,近年销售价格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开展前景广阔。但沃柑有易感溃疡病的
缺点。现总结沃柑栽培管理技术,以供大家参考。
1、无病苗准备
选择品种纯粹、根系完整的无病安康沃柑苗。旱坡地或碱性土主要以资阳香橙或酸桔、红桔
等为砧木,水田以大叶枳壳为砧木 ( 以枳壳、枳橙作砧木易出现缺素黄化病症 ) 。
2、选地和土壤耕作
选择疏松、肥沃、排灌好,背风向阳坡地或水田建园。坡度较小者可采用大马力拖拉机单犁
头进展全园深耕深松法,在土壤湿度不大时犁地,方向取等高线或者垂直道路,犁一次可犁深度
60-70 厘米,再耙一到两次至平整。然后根据坡地、平地或水田的排水情况,用勾机开挖排水沟。
也可用大型勾机进展全园深勾 60 公分深以上一次,然后再耙平的方式进展。或者挖定植坑长宽 1
米、深 0.6 米,放 50 公斤沤制好的有机肥、 1 公斤过磷酸钙与泥土拌匀后回坑,回土高出地面。
3、定植
3.1 定植密度:株距 2.5 米、行距 3 米,每亩栽植 88 株。
3.2 定植时间:在广西桂中南地区以 2 月-5 月初,气温上升,降雨较多或阴天时定植为宜,
也可选择在 9-11 月,降雨或者阴天时进展定植。容器苗可全年种植。
3.3 定植方法:把苗按照大小分级,大小苗分开,方便后期管理。如是裸根苗,可用 0.1%高
锰酸钾溶液整株苗浸泡 2 分钟左右,取出晾 3 分钟左右后再用清水冲洗一次,能杀灭植株外表存
在的病菌,然后将沃柑苗的根系浸泡在杀菌、杀虫、营养液等溶液中 8 小时左右,取出苗后粘上
此溶液打的黄泥浆即可拿去定植。提前拉线点坑,挖好 10cm深的小坑,定植时培少量土后用双脚
踩实并扶直,注意嫁接口露出土面 5cm左右,培土并形成一个 15cm高,直径为 60cm宽的小土堆,
小土堆盖上稻草或黑膜,以防止土堆土壤流失和杂草滋生,用黑膜时注意树干留一直径为 20cm的
露天口,以利吸收水肥。
4 、幼年树管理
4.1 肥水管理
沃柑长势极强,需大水大肥。应尽可能安装水肥一体化滴灌装置,装置主要有肥料溶解池、
水池、过滤器、抽水泵、主水管、支管、开关、滴带、滴头等。
幼年树以快速培养树冠为目标,做到勤施薄施,氮磷钾合理配比,每年只施用一次有机肥作
基肥,每年每株有机肥 15 公斤左右,复合肥 2 公斤左右。
4.2 整形修剪
沃柑发梢能力极强,在水肥条件较好情况下,幼树一年可萌发新梢 6-7 次,如不加以控制常
常丛状生长,枝梢短小衰弱。幼苗栽植后,定主杆高度 20-30 厘米左右,后按照“一叉三枝〞法
进展修剪,也就是在每一个分叉上留三个左右均匀粗壮的枝条,多余的抹去,过长的枝条在枝条
老熟时进展短截,保存每个枝条长度 20-25 厘米,此法具有整形思路明确,操作容易,也能使得
整个树形合理,枝条能比拟粗壮,尽快老熟,萌发新芽,有利于沃柑果树的简化管理。
5 结果树管理
5.1 肥水管理
可归纳为三句话“春氮夏钾秋复合,膨大期间麸水淋,采后重施促恢复〞,每年每株施用一
次发酵好的有机肥 50 公斤,并配以花生麸、 过磷酸钙等, 9-12 月果实膨大期在干旱时应注意加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