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课题研究《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之研究》课题
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建设和谐社会和中国先进文化的进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国家不
能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道德是有继承性的,而传统道德中能够为今天所用的精华,是
社会最容易接受的, 因而也最容易成为社会道德风尚的铺垫和国家凝聚力的来源。 但是,
经过批林批孔等歪曲历史的运动,中国传统在 50 岁上下的人群中被涂抹的不见真面貌
了;处在西化的狂潮中,中国传统在 40 岁以下人群心中被淡化到没有形影了。为此,
人们开始关注国学经典教育。很多民间国学传播机构悄悄兴起,而且得到了家长和青少
年的响应;传媒的国学讲坛开始火爆,吸引了许多听众和读者……可以看出,善良和正
直的人对金钱追逐和名利竞争的世态中所造成的精神贫乏,已经从厌倦到痛恨,人们想
从国学经典中找回中国人曾经珍惜过而现代却缺失了的国魂。 社会普及领域通过各种渠
道对中国典籍的宣传,唤起了人们对传统的亲近感,激起了人们了解传统的兴趣。这在
人们渴求了解自己传统的今天,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但是,通过社会传媒宣传中国
典籍,毕竟是一种补充渠道,有时也难免因为炒作并发一点副作用。有长远效应的国学
典籍教育,真正使国学深入人心的渠道,应当是基础教育,通过语文课程来实现。
自教育部门明确提出“小学生必背古诗文”的要求以来,古诗诵读就一直受到学校、家
长的重视。但由于教授孩子背诗的引领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诗文诵读的质量大打
折扣。专家指出,诵读古诗时“语音错误百出,语感模糊一片” ,成了新时期古诗学习
的“瓶颈”。
除了读音不准这类“表面错误” ,家长和教师一味强调学习数量也是当前国学教育
的一大弊端。 教师、家长一味把大量的古诗词塞给学生, 背诗成了国学课堂里的必修课,
使孩子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
填鸭式的背诵,在另一方面还让学生们被迫接受囫囵吞枣式的翻译,使得本来意蕴
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变成了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
时代的隔阂和古今汉语的差异, 对古诗的语言表现形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等都更加难
以理解。另外,个别私塾甚至不选择教学内容,课堂上一“古”到底,盲目复古。因此,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ICI 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国学大师南怀瑾指出的背诵理论。 人类原始的教
育方法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不管四书五经,或是古书,很轻松
愉快地背诵,偶然稍稍带讲解一点,一辈子都忘不掉。
2.左右脑潜能开发理论。儿童读诵经典的过程类似念唱,眼睛看经典文字是透过
视觉作用来刺激右脑,而念唱的律动也启动了右脑,至于仔细整理辨字以便于记忆,则
是左脑的工作,恰好运用了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运作同步。
3.早期识字教育理论。儿童的思考过程与成人相反,是先记忆后理解,先整体后
部分。理论研究认为,成人的分析认知犹如照相。在第一阅读时间识字理论、运用“整
体输入”的学习方式,使儿童取得最佳识字效果。
4.江绍伦的《教与育的心理学》 。加拿大心理学家江绍伦在他所著的《教与育的心
理学》一书中指出: “事实上,在范围广泛的特点方面人们是不平等的,其中比较重要
的是体格、知能、气质、能力倾向、动机、人格以及性别。儿童总是降生到诸如社会经
济地位、文化、种族和父母态度构成的社会环境中,儿童成长时,这些因素会影响他的
发展”。由此可见,社区经济环境、社区文化环境、社区教育环境、社区自然环境及社
区生活环境等因素对学生心态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5.马卡连柯的德育理论。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德育不是孤立的,而是与
整个社会教育相联系。我们应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协同教育,整合教育资
源,构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大德育框架,充
分发挥诸因素整体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从以中国古典音乐创造清新高雅氛围校园背景音乐环境建设开始,
到坚持每日至少诵读经典一刻钟,每周国学经典课堂两课时等,将所有教学内容巧妙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