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扬州八怪新考
扬州八怪新考
扬州“八怪”新考
[摘要]:扬州八怪由来已久,但其中 “八”之含义饱受争议。本文列举各家之言,并阐述自己的看法:“八”并不是贬义,在“扬州八怪”这个名词中饱含了百姓对个性十足的几位名家的喜爱与赞许。
[关键词]:八怪 吉祥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八个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还有高凤翰、边寿民、闵贞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实际上,当时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重要的画家并不止八人,约有十五、六人,“八”并非确数。最早提出“八怪”这一名称的, 是扬州当地书画家兼学者汪砚山 ,崇尚正统的汪砚山在《扬州画苑录》中如此评价这派绘画:“另出偏师,怪以八名,画非一体。似苏(秦) 张(仪) 之捭阖,偭徐(熙) 黄(荃) 之遗规。率汰三笔五笔,覆酱嫌粗;胡诌五言七言,打油自喜。非无异趣,适赴歧途。示崭新于一时,只盛行乎百里。”“扬州八怪”在艺术创作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怪”,在当时画坛正统派的眼里,无非是他们背离了传统观念所谓的“正宗”、“正派”,不师古人,不遵古法,大有离经叛道之嫌,故称他们为“怪”,有的甚至称他们为“狂怪”。究其实质,他们主张有不受古人“六法三品”的约束,要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在艺术创作实践中扩展个人的广阔而自由的天地,这实际是向传统绘画艺术的挑战。实践证明,“扬州八怪”画派的艺术主张和艺术实践,承前启后,一扫当时画坛的沉寂,开创了新一代的画风,确实在多方面超越了前人,在清代画史上留下了永久闪光的一页。但是为何用“八” 来代指全部清代中叶出现的体现扬州地域特点的诗坛画界的整个文人群体,而不是用“六”或“十五”?对此,各家学者存在多种看法。最早突破“扬州八怪”为八家之说的为陈衡恪《中国绘画史》(1922年版), 他取李玉之说的八人加上闵贞而为九人。潘天寿《中国绘画史》(1926年版) 亦从此说。俞剑华在他的《中国绘画史》中写道: “愚以为是诸人者均曾树帜于维扬之画坛, 当时虽有八怪之名, 而其实人数不止八人, 并无固定之人名, 后人遂不免稍有出入。今列其同者于前而列其异者于后。以其人均为当时之名家, 而其画亦足以当怪之名而无愧也。”俞氏列举郑昶、秦仲文、陈衡恪着作中所说“八怪之名不甚一律”的状况, 采取了并存说, 即“八怪”为金农、罗聘、郑燮、李鱓、汪士慎、李方膺、高翔、高凤翰、黄慎、闵贞十家。《扬州八怪研究资料丛书》依据并存说的精神, 合各家所云“八怪”而成为15人, 即以上十家加上边寿民、华晶、陈撰、李敬、杨法五家。但“扬州八怪”已成了历史的名词, 久已被大家习称, 故仍采用之。有人认为“扬州八怪”之“八”字并不是确数而是约数。于广元在其著作《汉语修辞格发展史》的《释八》一篇中说到:“古籍中的‘八’及其十、百、千、万倍数,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不是实数而是虚数,表示为数之多。”“古人还有一个习惯,常常以‘八’计人,而实际人数往往不是‘八’人,‘八’也是表虚数。”《说文·八部》:“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这是“八”的本义。高名凯在他的《汉语语法论》中根据《说文》从“八”部的字,推断出“八”的本意是“分半”。他认为古代的数目系统里曾经有过十六进制的系统。我国旧制衡量以斤为单位,一斤即十六两。而且根据高名凯的推断,在十六进制的系统中,
一斤“分半”为“八”两,正好引申为表示十六的半数之“八”,这是顺理成章的,因此,成语亦有“半斤八两”的说法。 “八”是一个中间数,中间数往往可以表示虚数。吕叔湘《语文杂记》“五七”条指出:“从三到七,是比较居中的几个单位数,所以常常在这里边连缀两个数字来表示一个不太大也不太小的概数,而跨过一数说‘三五’或‘五七’,正是增加这个数目的泛概性,是很有用的一种说法。”这就是说,使用中间数两个数字连缀能表示虚数。但不仅仅如此,中间数在单独使用的时候也能表示虚数。这样看来,在十六进制的系统中,正好处于中间位置的“八”完全可以表示虚数。从十进制的数目系统看,“八”能作虚数,表示为数之多,甚是明显。俗语说:“八九不离十”,“八”同“九”差不多,很接近足数“十”,可见其多。又如“八方”表多个方向,“八辈子”表许多代,“八成”表可能性之大,“八达”言通途之多,“八面威风”形容威风极盛等,也是因为这个道理。也有学者认为“扬州八怪”之“八”字不一定是数词, 王伯敏《中国绘画史》(1982年版) 云:“据扬州八怪的说法, ‘八怪’就是奇奇怪怪, 与‘八’的数家关系不大。所以‘扬州八怪’, 八人也好, 九人也好, 就是十五人也好, 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