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pptxVIP

17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训练1】(2011·宿迁模拟)中国人民大学冷成金教授在他的专著《读史有智慧》中说:“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______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______的一页,道家智慧则是最______的一页。”与试题要求能一一对应的选项是( )A.刻毒 深刻 聪明 B.深刻 聪明 刻毒C.刻毒 聪明 深刻 D.深刻 刻毒 聪明【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本质及特征的能力。法家对下层百姓实行严刑峻法,体现其刻毒;儒家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体现其深刻;道家辩证的思想和哲学观点体现其聪明,故选A。【训练2】(2011·合肥模拟)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 )A.有教无类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存天理,灭人欲 D.经世致用【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刊文体现了教育公平问题。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两者思想是相通的,故选A。【训练3】(2011·福州模拟)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二十多次,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在方方面面都有兴有革,唯独教育政策一直没变,完全遵循汉武帝以儒为教的政策。”该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 )A.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B.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C.汉武帝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容D.汉武帝是儒学教育的开创者【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汉武帝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思想的主流,而儒家学说倡导道德教化,主张通过教育来提升人格素养和道德自律意识,因而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主旋律,A说法过于绝对,C、D不符合史实。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例1】(2010·山东文综 ·T9·4分)“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原文意为: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自己之身。由此出发,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征战;家族宗主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掠夺;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相爱,就会相互融洽、协调。因此这是一种典型的兼爱思想,可以直接排除A、C、D三项。答案:B 【典例】(2010·上海单科·T4·2分)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及其代表的社会阶层,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法家主张君主要依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它代表了君主的利益,这正好符合本题题干材料“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重要信息,故B项为正确选项。而儒、道、墨三家的思想主张显然不符合“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信息要求。答案:B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例2】(2010·天津文综·T2·4分)《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汉代儒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材料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本题可将问题表述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的原因是什么”。“天下学士”跟的是什么“风”?对于没有文言文障碍的同学而言,答案不难从材料的前后文得出: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为什么效仿?公孙弘的成功,对于具有政治敏感的“天下学士”而言,不难把握“儒学地位正在提高”这一新的政治动向,故选D。其余三项均与材料意思不符。答案:D【例3】(2010·北京文综·T13·4分)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思路点拨】本题以古代的专制理论——中国的主流思想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调动、再现、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所以

文档评论(0)

老师驿站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做教案,有问题私聊我

认证主体莲池区卓方网络服务部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FXTU3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