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硫酸工业发展趋势.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世纪中国硫酸工业发展趋势 21世纪中国硫酸工业发展趋势 硫酸工业,2002,(5):1~8 SulphuricAcidIndustry 21世纪中国硫酸工业发展趋势 郭景芝,茆卫兵 (全国硫酸工业信息站,江苏南京210048) 摘 要:回顾中国硫酸工业发展历程,分析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结合入世影响预测21世纪中国硫酸工业的技术发展趋势。新世纪中国硫酸工业的特点将是,装置规模大型化、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原料结构合理重组、技术装备水平全方位提升,以及向能源工厂转型。 关键词:中国;21世纪;硫酸工业;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Q11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205-0001-1 我国硫酸工业概况 时产量很少20世纪80年代以后,。根据1999年底的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硫酸生产厂家632家,生产能力为32500kt/a。生产原料有硫 酸,600kt/a,磷石膏制酸a。2001年我国硫酸产量达到27165Mt, 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其中硫铁矿制酸12103Mt,占总产量的4315%;冶炼烟气制酸7101Mt,占总产量的2513%;硫磺制酸8118Mt, 占总产量的2916%;磷石膏制酸01432Mt,占总产量的116%[1]。预计2002年硫酸总产量将超过28Mt。硫酸产量的增长情况见表1。 铁矿、硫磺、冶炼烟气、磷石膏和硫化氢等。单系列最大规模分别为:硫铁矿制酸400kt/a,硫磺制 表1 我国硫酸产量与年平均增长率 项目产量/kt 累计年平均增长率, 1949年40 1959 1969 1979 1989年115261512 1999年235601316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有色冶炼行业的发展,以及国际硫磺价格的下降和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我国硫酸生产的原料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硫磺制酸和冶炼烟气制酸的比例逐渐提高,硫铁矿制酸的产量虽然下降不大,但其所占比例已越来越小,由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80%~90%降至现在的50%以下。 法和塔式法,20世纪80年代后全部采用接触法。1951年永利宁厂研制成功V1型钒催化剂并用于 生产,结束了我国钒催化剂依赖进口的历史,此后又陆续开发了低温、耐砷及环状、菊花状等多种钒催化剂,满足了我国硫酸工业发展的要求。1956年永利宁厂成功地开发了硫铁矿沸腾焙烧技术,并建成135t/d的工业沸腾焙烧炉。同年,上海 2 我国硫酸生产技术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硫酸生产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逐渐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步推广接触法,取代铅室 收稿日期:2002-03-10 作者简介:郭景芝,女,全国硫酸工业信息站高级 工程师,从事信息研究和期刊编辑工作。电话:025-7795064 ?2?硫酸工业                2002年第5期 硫酸厂采用文氏管洗涤器对气体进行降温和除尘,获得了成功,1958年又进一步创建“三文一器”水洗净化流程应用于该厂新建的50kt/a硫酸装置上,简化了生产流程,节省了投资,对硫酸工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1977年,南化研究院开发成功酸洗净化流程,消除污水对环境的污染。1966年上海硫酸厂在硫酸生产装置上采用两转 酸技术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磷石膏制硫酸 联产水泥的研究,1982年在山东鲁北化工总厂建成一套715kt/a的石膏制酸装置,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于1990年建成“三、四、六”示范装置,即30kt/a磷铵、40kt/a硫酸联产60kt/a水泥装 置。20世纪90年代后又分别在银山、什邡、沈阳、莱西、鲁西、遵化等地推广建设了同类装置。目前鲁北化工集团已拥有一套年产300kt磷铵、400kt硫酸联产600kt水泥的装置两吸流程取得成功,减少了尾气排放。1989年南化研究院完成了“3+2”两次转化工业试验,使二氧化硫转化率进一步提高到9917%以上[2]。1990年华东理工大学同上海吴泾化工总厂合作 ,、设计,9915%以上,尾气二氧化硫含量低于国家排放标准(960mg/m3),中高温废热基本上得到了利用,其技术水平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中小型装置也采用了国内的先进技术及高效设备,降低了吨酸的物耗和能耗。 开发了二氧化硫非定态转化技术,1994在装置设备方面,我国先后开发了新型电除尘(雾)器、洗涤器、阳极保护管壳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