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 意象和弦 台湾诗人丘逢甲的中原情结和海洋意识.docxVIP

山海 意象和弦 台湾诗人丘逢甲的中原情结和海洋意识.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海 意象和弦 台湾诗人丘逢甲的中原情结和海洋意识 山海lowbar;意象和弦lowbar;台湾诗人丘逢甲的中原情结和海洋意识 第23卷 第1期 Vol.23 No.1广东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ofGuangdongEducationInstitute2021年2月 Feb.2021 “山海”意象和弦 ———台湾诗人丘逢甲的中原情结和海洋意识 :,最习惯使用的诗歌意象是“海”,最习惯使用的“。丘诗的“山海”意象和弦寄托着诗人对台湾故居的思念,体现着;淡化了闲适隐逸的情怀,而强化了统一河山的意志和信念;象征着以海般宽阔的心胸接受时代新思想,又象征着以山般坚定的意念执着于祖国的振兴。丘诗“山海”意象和弦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有着时代印记,也有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丘逢甲;台湾;山;海;意象和弦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754(2021)01-0043-05 从诗歌意象营构理论着眼,意象和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最早对汉诗发生兴趣的英美意象派诗人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视觉和弦”创作原则“:譬如某诗人为某些意象所打动,这些意象分行并置时,会暗示及唤起其感受的状态……两个视觉意象构成一个视觉和弦。它们结合 [1]而暗示一个崭新面貌的意象。” 意象和弦既组成诗歌的艺术风格,也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有些意象或意象和弦被某一诗人所习惯使用,不仅流露出诗人独特心态和审美个性,往往也展现了承继着相同文化积淀的人群特有的感情世界,甚至有可能是特定历史时期中时代变迁、思潮流衍的反映。 从这个前提出发来读近代台湾诗人丘逢甲的《岭云海日楼诗钞》,笔者认为诗人常用的“海”与“山”意象和弦是近代中国进步思潮的反映,很有探讨的价值。 从现存的丘逢甲诗歌中,可以发现诗人最习惯使用的诗歌意象是“海”,而最习惯使用的意象和弦是“山”与“海”。笔者仅就写于1895-1912年的《岭云海日楼诗钞》做过粗略统计,在1700多首诗歌中“,海”的意象出现了600次以上,而“海”与“山”组成的意象和弦则不下160处。例如“:山光仍故国,海气满征篷”“大海潮声来笔底,,满城山色落尊前”“入海古来仍此, 水,好山多处自维舟”“,昆仑山脉走南戒,万水趋海朝祝融”“万里家山梦八闽,,一尊海岛话三春”。像这样由“海”与“山”组成的意象和弦,其象征意蕴既是“海”与“山”的重叠,又超越了“海”与“山”的简单相加,是诗人个人心态的流露,又是时代思潮的反映。 中国古典诗歌中“,山”的意象远比“海”的意象出现得多而且内涵丰富。与海的宽阔无垠、动荡多变的象征相比,山的稳固沉实、坚定执着的喻意更能与古代中国人的思想意识相契合。寄寓在“山”意象上的内涵有君王社稷至高无上的尊崇,有伦理支柱不可动摇的牢固,有仁人志士坚定不移的意志,也有文人雅士闲适隐逸的情趣。“山”意象熔铸了中国封建文化的辉煌。收稿日期:2002-09-01 作者简介:梁文宁(1950-),女,广东三水人,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44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第23卷而古代中国人对于“海”的态度是复杂的。上古神话中,有关海的传说很多,这些神话传说深深影响了后人。如“沧海桑田”成为喻社会剧变、人事无常的常用典故“;精卫填海”喻极为深刻强烈的冤恨,或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定意志,屡见于文人笔下“;海槎”则成为缥缈难寻的幻想的象征;据说孔子睹沧海之横流,喟然而叹“沧海横流”,因而比喻天下大乱,;而“海市蜃楼”成为美丽而虚幻短暂事物的代称。,关于海的意象组合,如“沧海一粟”“、海角天涯”“、典籍中“海”的象征意义,,在中国古代人的心:,却同时充满了变幻无常、,有时还寄寓着畏惧甚。,“,山”“、海”意象的内涵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这从丘逢甲诗歌的“。 丘逢甲生活在19世纪和20世纪交接这样一个急剧变化时代。他出生于台湾,以台湾为自己的家乡,他的思想情感,与以山川河岳为摇篮的中国内陆文化观念有不尽一致之处。同时,丘逢甲从小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在他的笔下,寄寓在“山”意象中的是诗人的中原情结,也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血缘继承,而寄寓在“海”意象中的则是近代海洋意识,也就是体现了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突破封闭自锁、夜郎自大的藩篱,一步步走向世界的思想觉醒。笔者试图通过分析丘诗中常见的“海”与“山”意象组合,探讨这位台湾诗人的内心世界。并由此感受近代中国人的时代思想意识。 一、魂系沧海的深情,归属故山的意愿 1895年,丘逢甲抗击日寇兵败,从台湾东渡回到了祖籍镇平(今广东蕉岭)。此后直至1912年去世,他写下大量诗歌,抒发对大海家乡的怀念,对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