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院一期建设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

中医药学院一期建设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药学院一期建设项目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工程设计主要设计依据 建设单位提供的《重庆中医药学院建设项目选址示意范围图》。 建设单位提供的规划方案设计要求。 国家及重庆市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和规定。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GB 50352-2019 《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 建标191-2018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 67—2006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 25-2010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JGJ 57-2016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 100-201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2018年版)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201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2014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T 50353-201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15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GB/T 51345-2018 第二章、项目概况: 项目用地位于位于璧山区璧南河以西,黛山大道以东,渝蓉高速公路以北。 总用地面积约1007.38亩,合67.16公顷。学校建设工程分为两期,其中: 1.一期工程用地645.5亩(43.04公顷),校舍建设总面积约为210760.12平方米。建设项目包含教室、实验实习实训用房及场所、图书馆、办公用房、会议中心、室内体育用房、学生宿舍(公寓)、食堂、地下车库等。配套工程含学校内部运动场、场内道路、绿化工程等,主要保障不少于6000名学生(含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教学以及生活需求。 2.二期工程建设在邻近一期的控规地段,预计用地361.88亩(24.13公顷),为产业用地和医院用地,包括学校附属临床教学中医院、中医研究院等。 第三章、规划设计: 指导思想 解读项目选址背景: ①「城市战略」高起点:习总书记对重庆提出“两点”定位,落实“两地”、“两高”目标,基于璧山的城市重要性,处于成渝城市经济圈重庆向西的第一线,位于重庆西部科技城,纳入主城区等一系列的政策从战略定位上有很高的起点。 ②「产业多元化」与「城市生态」:高定位下的高要求,璧山在国民经济与发展规划中「产业多元化」与「城市生态」两个方面有区别于重庆其他新区发展的突出表现。 ③「大学城西区」:为以缙云山脉为界,与大学城东区隔山相望,隧道使东西两个片区有更便捷的联系,区别于已建大学城东区,西区有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比如在产教融合、校区建设与生态保护方面具备更充分的条件和契机。 学校与城市的关系: ①外部交通:璧山区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主城都市区中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的重点地区,是重庆向西发展的桥头堡,具有“水公铁空”立体交通优势。 ②项目周边:项目北侧为规划产业园区和校区扩大区,东侧为璧南河,东北侧为基本农田、西侧为城市干道黛山大道、南侧为渝蓉高速。 中医学院与产教融合: ①产教融合:政策与作用:国家发改委与教育部于2019年3月提出产教融合的发展战略并推行相关政策,旨在推进校企合作,实现产业转化,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②中医产教融合中的「产」:不仅有「中医院」作为载体的教学实践基地,也可以在「健康」、「饮食」、「健保」、「中医药研发与加工」方面有产业实践的空间需求可行性。 总结:基于对政策、背景、区位等条件的充分解读,项目提供了一个优质校区难得的契机,但本项目的设计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①文化:如何结合中医药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打造出「宜教宜产、文化积淀厚重、具备高等学府特质」的大学校园和产教基地? ②规划:怎样打造才是「融合山水理念、体现山水气质、顺应山形地貌,还原生态本底」的新型山水校园规划? 规划构思 「意」:解读山水画的「基因密码」 山水画是以儒,道,禅三大哲学思想为构成的基石。 山水画的「意」——「平衡」:实与虚、浓与淡、黑与白和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平衡」蕴涵着中国哲学思想的哲理; 山水画的「形」——由远山的形,山崖的峻,近山的丘,蜿蜒奔腾的水,云烟与留白,房屋的聚气与画龙点睛构成。 「形」:挖掘生态本底的线索和启示 ① 在保留生态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用地划分,对现状规划道路(北侧、东北侧)标高进行梳理,使之保留山形地貌走势,采取挖、填、架、抬等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e12223074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