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沙钢是怎样炼成的
沙钢是怎样炼成的
欢迎添加微信公众号marketingcn:公众号搜索:marketingcn,每日精选各领域有趣文章,重在扩展视野,启迪思维。。。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由保尔柯察金所著,影响了一代人的著作。而在其风靡全国的同时,中国诞生了这样一家钢厂。这家县办小厂凭借34年的努力不声不响地进入了世界500强。2021年,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年度全球500强排行榜中,这家小厂作为中国43家入围企业中唯一的民营企业代表入选,一时间洛阳纸贵,“沙钢”及其创始人沈文荣的名字成为了中国企业界谈论的热门词汇。
众多采访过沙钢的记者们普遍感觉到,沈文荣并非是普遍概念中的钢铁大亨兼红顶商人的形象。恰恰相反,他称自己是一个孤独的理想主义斗士。在国有资本占尽优势资源的钢铁行业,沙钢清楚,仅仅凭借一己之力很难撼动这一格局。但沈文荣硬是凭借努力成为了世界级的钢铁企业,其傲人的成绩足以让所有国有钢铁企业的老总为之钦佩。在中国,比沙钢有资源、有资金、有技术的钢铁企业不计其数,为什么唯独沙钢壮大如斯?
大炼钢铁运动中走出的500强(1975-1988)
所有跟钢铁有关的日子都是沈文荣的节日,无论是成长于大炼钢铁时期的沈文荣本人还是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沙钢身上都带着红红火火闹革命的影子。
钢铁是工业的“粮食”,产业关联度大,上游涉及到采矿、能源、交通运输,下游涉及到建筑、机械、汽车、家电、造船等诸多行业,对国民经济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毛主席对钢铁也情有独钟,认为钢铁是最重要的发展指标,并尊之为“钢铁元帅”,其“以钢为纲”的口号一度成为国家战略。这个时期涌现的许许多多关于钢铁故事中都寄托着一个国家渴望摆脱“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尽快成为强国的梦想。
70年代全国各地开始兴办的千万钢铁企业之中,沙钢并不是其中最耀眼的那个。但是沙钢创业之初的艰辛与挖掘第一桶金的过程永远是沙钢的老人们最爱挂在嘴边的故事。
1958年是个特殊的年代,在“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下,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由此掀开了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大炼钢铁的口号很快地传播到全国各地,在江苏省沙洲县一间教室里,老师带领着一群高年级的小学生将教室内的课桌扔了出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架炼炉,炉里升腾起的火焰映红了孩子们脸蛋,其中一个孩子眼睛由于兴奋而显得格外明亮,这个孩子名叫沈文荣。
受家里的三伯父影响,沈文荣从小就对工厂充满了想象,觉得做一名工人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于是在1965年常熟县乐余双桥中学毕业后,沈文荣进入了沙洲县锦丰棉花加工机械学校学习,并很快地在1968年毕业后成为江苏省沙洲县锦丰扎花剥绒厂(以下简称“轧花厂”)的一名钳工。天道酬勤,由于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和突出的业绩,沈文荣在短短6年时间里便被提拔为锦丰扎花剥绒厂的副厂长。
沙钢开创时期正好遇到1958年之后掀起的第二次大炼钢铁的热潮的档口。由于全国都在搞建设,钢铁自然成了紧俏物资。当时任锦丰轧花剥绒厂党总支书记的张耀生是个脑筋活络的人,一心想让轧花厂走多种经营的路子,但一直苦于许多原料无法在市场上购买到,尤其是钢材这类炙手可热的稀缺物资,市面上难觅其踪,等调控又实在磨人。怎么办?正愁没办法间,张耀生突然转念一想:为什不自己开个炼钢厂?这样既解决了钢材短缺问题,同时还能给厂里搞创收。他在厂务会议上把自己的想法一提,正好对上了沙洲县钢材需求的大缺口,炼钢厂的事儿就这么被定了下来。
1975年,沙洲县财政贷款20万元,加上轧花厂之前攒的25万元,一家只拥有一间小型轧钢车间的轧钢厂正式成立,由轧花厂的总支部书记张耀生和沈文荣担任轧钢厂负责人。6月10日,这家襁褓之中的企业被命名为沙洲县轧钢厂,当时要办轧钢厂的困难可以用“四缺三无”来归纳:缺电、缺资金、缺设备、缺技术,无图纸、无人才、无轧机……
学习炼钢技术、培养炼钢人才的任务落到了当时除了架铁锅烧铁块之外对于钢铁一窍不通的沈文荣身上。凭着一股子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沈文荣带领着28个工人赶到吴县镇轧钢厂学习轧钢技术。在全国许多乡镇企业炼钢致富的神话满天飞的时候,他们勤勤恳恳地倒三班,睡地铺,虚心拜师学艺。
为了解决电力供应,沙钢买下一艘报废货船上的一台美国上世纪30年代制造的1250匹柴油发电机,60多吨重的柴油机从水路运到锦丰后,几十名沙钢的工人硬是用滚木、杠杆,花了3天时间才从200米外的岸边运到厂里。
由于缺资金,沈文荣和沙钢的创业者们外出培训、买设备、跑销售都是自掏腰包。为了节省费用,他们常常带着干粮棉被出差,睡地铺,住浴室。以至于工厂建好后很多人都背上了几百元的债务,几百元这在当时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