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学院
中歌艺术学院
班级
所在专业
申请学位
艺术学
指导教师
职称
副指导教师
职称
答辩时间
2021年 5 月 日
目 录
TOC \o 1-3 \h \u 16486 摘 要 I
11583 一、前言 2
31724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审美性 2
15020 1.丰富含蓄的意境美 2
32450 2. 别具一格的韵律美 3
28524 三、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民族性 4
27866 1.民族化的创作风格 4
13244 2. 民族情感的融合 4
22856 3. 和声民族化的应用 5
4861 四、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时空性 5
23548 1.中国古诗词歌曲创作的早期萌芽及繁荣发展阶段 5
32535 2.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停滞阶段 6
14894 3.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的新时期 6
32673 结语 6
24402 参考文献 6
摘 要
艺术歌曲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通过音乐家的不断学习与探究,将诗词与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该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在演唱发声上进行了创新,而且在歌词旋律创作上也异于其他体裁的音乐作品。本文的撰写基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其中从丰富含蓄的意境美、别具一格的韵律美、演唱中的个性美、雅俗共赏的和谐美等方面阐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性;从民族化的创作风格、民族情感的融合、和声民族化等方面阐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民族性;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阐述其时空性。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艺术特征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
(专业,学号,姓名,中间以逗号分隔,宋体五号,行距为固定值20磅)
指导教师:(教师姓名,宋体五号,行距为固定值20磅)
一、前言
艺术歌曲传入中国最早是在上世纪 20 年代初期,由留洋归来的音乐家们所引进,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曲调主要是以西方流行作品为主去选取填词创作出的,虽然有了属于我们的文字与曲调,但并不完全是原创的。艺术歌曲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诗歌,这些诗词中蕴含了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国作为拥有几千年历史文化古国,运用古诗词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也越来越多。20 世纪 30 年代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达到高峰,出现了大批以古诗词为歌词的艺术歌曲,主要作曲家有青主、萧友梅、黄自、赵元任等。经过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作曲家不断地尝试与实践,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与创作手法逐渐走向成熟,特别是古诗词艺术歌曲与现代民族音乐的融合,更是彰显了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与创新的历程。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审美性
1.丰富含蓄的意境美
中国的古诗词满纸留香,崇尚含蓄美,能使吟诵者和听者回味无穷,它们以“含吐不露为贵”,特别追求意境美。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感同客观事物有机结合所构成的一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虚实相生,富于审美韵味的艺术境界。“意”是情意,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是境界,是一种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艺术画面。
在歌词部分,这首歌曲的歌词是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诗短短的四句,却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立体的“枫桥夜泊”图。前两句写出了寒江夜的舟上旅客含愁不眠的景象,“月落”是说天黑,“霜满天”说寒冷,“乌啼”之声又增加了夜间寂寥的气氛。后两句说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夜半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更添愁绪。近处的渔船和远处的寒山寺,通过钟声联系起来,远景和近景交织成一片,不但有画面还有声音,展现出惆怅和寂寥的意境。
图一 黎英海《枫桥夜泊》简谱
在歌曲的音乐部分,作曲家黎英海为这首古诗词创作旋律时,运用了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调式和离调的写作手法,使整首曲子听起来不是那么的稳定,产生了一种游离、飘忽不定的感觉,把船的摇摆晃动、河水的流动与诗的意境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诗句中情感的处理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其中,钢琴伴奏低音部不断持续的五度音程,就像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一样忽隐忽现,体现着音乐静谧悠远的意境。十六分音符的倚音就像江面上泛起的微小浪花,又如诗者心头的一阵酸楚。中层装饰性的流水声和上层歌曲旋律的吟唱,把听者带入到了江南水乡和悠悠愁绪的意境中来。
别具一格的韵律美
押韵是古诗词中一部分句子末尾的那个字必须使用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韵母的字,因此,押了韵的诗句读起来尾音相似,产生了声和音美、铿锵和谐的效果,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平仄,简单地说就是古诗词念诵时的声调,因为古诗词在字数、格式上都有明确的规范,所以其声调的运用也就随之有了一定的规则,这就产生了格律。古汉语中有平、上、去、入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