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谚语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略论谚语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2021年第4期 山东社会科学 N o . 4 总第176期 SHANDONG SOC I AL SCIENCES G eneralNo . 176
略论谚语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 北京 100083) *
[摘要] 作为非物质文化与进行信息交流工具的谚语, 同歌谣一样, 已有数千年的历
史。它是古老的传统文化的载体。许多谚语, 有的保存在古籍中, 有的在民间广泛流传, 保留
了许多儒家道德伦理观念, 也体现了儒道两家皆重视的 天人合一 的精神, 同时, 也有古典
美学的某些神韵, 给人们许多宝贵的启示, 值得当今社会加以借鉴。
[关键词] 谚语; 传统文化; 内涵
[中图分类号]H 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4145[2021]04! 0068! 04
作为非物质文化与进行信息交流工具的谚语, 同古老的歌谣一样, 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是人们在生产实践及社会生活交往中的经验总结, 它教诲人们、警策人们, 也鼓励人们做所应做的事, 不做违背客观规律和社会伦理道德的事。它的内容包罗万象, 堪称古代劳动者或文人学士们如何生存、如何为人处世的百科全书。清代学者杜文澜在他编辑的百卷本?古谣谚#凡例中说: 谚既从言, 又取义于彦, 盖本系彦士之文言。故又能为传世之常言。 ?从中可知谚语既是文士之间的传言, 也是大众间通俗的传言。因而, 它既有雅的一面, 又有俗的一面。见诸于古籍的一些谚语, 不少言简意赅, 但也文字深奥; 而在民间口头流传的谚语, 又通俗易懂, 生动活泼, 且多以人们日常生活中或自然景物中常见的物品或现象作为比喻, 创造出生动的形象, 使人听后便于记忆和流传。关于谚语的定义, 刘勰在?文心雕龙%书记#中则说: 谚者, 直语也。丧言亦不及言, 故吊亦称谚。 他认为谚语既是直接表达思想的一种语句, 也是人们的吊唁之语。我们还是取前者之见, 即它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时, 一种直接的、简洁的、又具形象性和哲理性的一种通俗的固定语句。
无论是在古籍中保存的还是在民间流传的谚语, 经过千百年的淘洗和演变, 都深深地打上了中华古老传统文化的烙印。它既体现着古人的宇宙观、世界观, 也展现着古代社会人们所遵从的社会伦理道德。同时也包含着一些深邃的哲理思考和对各种知识的传播以及独特的古典美学神韵。概括起来, 可从几个主要层面去探讨。
一、谚语中的儒家伦理道德观
千百年来, 由于儒家思想影响巨大, 许多谚语为了培养人们的美好情操, 往往把儒家的一些伦理道德和为人处世之道加以传播。在儒家提倡的道德风范中, 最主要的是崇尚 仁者爱人 、 忠君爱国 、 以民为本 、 孝悌忠恕 等。
(一) 谚语中 仁 的价值观
仁 是儒家道德价值的核心。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把仁加以强调, 如 好仁者, 无以尚之 。(?论语%里仁#) 、 仁者爱人 、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等。谚语中就有许多教诲人们要多为他人做事, 不要自私自利的条目, 如: 人不为己, 顶天立地, 与 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 相对; 不管自己头上雪, 尽管他人瓦上霜 , 与 各扫门前雪, 不管他人瓦上霜 相对;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 是人们常说的一则宣扬仁爱的谚语; 活着为人民, 生命值千金, 活着为个人, 不如一根针 , 又是鼓励人们为他人效力献身的。下面再以*收稿日期:2021-01-15
作者简介:吴竟红,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讲师。
?(清) 杜文澜辑:?古谣谚#, 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
一则故事为例。如?古谣谚#中所引: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是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传赞#中引用的谚语, 他说: 余睹李将军, 悛悛如鄙人, 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 天下知与不知, 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 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此言虽小, 可以喻大也。 李将军系汉代大将李广, 与匈奴大战七十余次, 屡立战功, 但未封侯。后又随霍去病击匈奴, 因途中迷失方向, 使部队受损、获罪。他不愿与 刀笔吏 对质, 自刎而死。死后 百姓闻之, 知与不知, 无老壮皆为垂涕 。(见?史记#) 可见, 他尽管自己不张扬, 那种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与他对军士、百姓的仁爱之心, 受到了人民的爱戴。正像芬芳的桃李花一样, 它虽不言, 但人们为了欣赏它们, 便在树下踩成了一条小路。这则谚语里包含着古老的儒家思想的深厚内涵和价值观。
(二) 谚语中 忠 的观念和 民本思想
儒家思想大力张扬 仁爱 的目的, 是为了巩固已形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