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对人的意义
————美与境界 美可以说是存在在我们生活中每个部分,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但每个人都对美的理解都不一样,例如著名的康德就说“美,它的判定只以一单纯形式的合目的性,即一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为根据的;那就是说,是完全不系于善的概念,因为后者是以客观的合目的性,即一对象对于一目的的关系为前提”,也就是说“美是一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是一种无目的而合目的的东西,此处的“无目的”是指无功利目的,“合目的”是指对象纯粹的形式与人纯粹的精神之间的相互亲近和默契。但黑格尔则认为,虽然在一般情况下“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美是由自然事物“现出一种愉快的动人的外在和谐”而“引人入胜”的结果,但在另一方面“自然美还由于感发心情和契合心情而得到一种特性。例如寂静的月夜,平静的山谷,其中有小溪蜿蜒地流着,一望无边波涛汹涌的海洋的雄伟气象,以及星空的肃穆而庄严的气象就是属于这一类。这里的意蕴并不属于对象本身,而是在于所唤醒的心情。再如普罗提诺认为,美就是理式,就是宇宙精神,而人和其他生物是由宇宙精神与暗弱、怠惰的物质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人从对象上所发现的美也就是理式或残留的宇宙精神,是人的心灵所包含的理式与对象所包含的理式之间发生契合与共鸣的结果,他说:美“是第一眼就可以感觉到的一种特质,心灵凭理性断定它美、认识它、欢迎它,仿佛和它很相契”,因为“心灵既然是心灵,与真实界很相近,真实界比它更高,所以它一旦看到某些东西和自己同类或是有亲属关系的痕迹,就欣喜若狂地欢迎它们,因而回想到自己和属于自己的一切”从以上三位哲学家的观点就可以看出,虽然对美的理解不一样,但一样的的是都承认美与人之间是有联系的,有影响的。
美和人的境界是有密切的关系的。中国绘画中就可以体现出画家的境界与思想。中国绘画倾向于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一种诗意。当画家为眼前景色所折服并将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融入山水之中,令山水更为灵动,不再是单调的静物,画家运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来为山水添加色彩。美是人生境界的反映,人生境界可以融入美的事物当中。美对哲学思想也有影响,例如孟子说“充实之为美”而老庄尚“虚”,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最后追求一种虚实结合的神妙意境,是一种内在美的表现。当人在欣赏美的事物的时候,往往因自己境界的不同看到不同层次的东西。当人看到海的时候,人也许不仅仅觉得海是蓝色的是咸的,人们还会感到心胸的豁达与精神上的愉悦。在文学领域十分出色地王国维先生曾提出人生三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这三句话表面上看只是简单叙事,但它带来的还有更深层次的意蕴,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当我们身处逆境之中,我们依旧要站在高处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不为烟雾所迷惑,依旧可以看清事态的发展方向,在过程中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这是执着地追求,忘我地奋斗。最后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次的磨练之后,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也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也会突然豁然领悟贯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就是文学美的魅力,即使在看似简单的词句的背后却隐含如此深远的含义。美使我们不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是让我们渐渐深入进去,发现其中的奥秘。贝多芬音乐背后仍然蕴含着深层次的东西,贝多芬一生坎坷。二十六岁时听力渐
渐衰退,四十五岁时耳朵完全失聪,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是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而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在《第九交响曲》背后蕴藏着是贝多芬自己的价值观,音乐成为了他阐述自己观点境界的工具,成为反封建的武器。当人们聆听他的音乐时,感受到的不仅会有感官上的愉悦,还会有精神上的触动,给始终压抑的内心一个释放的理由。
不论是王国维还是贝多芬,在他们笔下文字与音乐已经是他们灵魂的化身,给人们以提醒以启迪,让人们不再只是阅读文字和聆听音乐那么简单,而是走进作者的内心并加以思考,给自己人生带来光明,提升我们的境界,不再停留在表面,学会深入,作用于我们的人生观,以不一样的视角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政法学院 1110300145 田周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