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说木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 “木 叶”; 林庚,福建福州人,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2006年10月4日在京逝世,享年97岁。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和诗歌研究家。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了著名论点“盛唐气象”与“少年精神”。; 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林庚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出版过《问路集》等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唐诗综论》等。; 他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 ——袁行霈 ;;2、阅读1-3段,思考:; 1.‘‘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筛选信息 );文章4-7段具体阐释“木叶”的两个特征:1.“木叶”这一意象更单纯;2.“木叶”这一意象富于颜色的暗示性。 1.找意象;2.看场合:;3.瞅外形:;4.瞄颜色:;5.揪质感;6.体意味;7.展联想:;;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木”的两方面的暗示性: “木”暗示落叶;“木”暗示形象。 这两方面的暗示性都和“木”的外在形象有关。 但,中国古代诗歌中语言现象的暗示性也存在于形象与人的思想感情的某种复杂隐微的相似性中,或者,产生于人的主观感情的对象化中。 ;一、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来源于外在形象(形状、色彩、质感、声音、动作) ;二、暗示性也存在于形象与人的思想感情的某种复杂隐微的相似性中,或者,产生于人的主观感情的对象化中。;暗示性语言的主要功能特征就在于联 想,朱光潜说:“语言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 联想的过程一般是从具象信息到抽象信息,从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 例如 一提到“木叶”我们就会想到秋意,想到萧瑟苍凉的 气氛。 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句,它给 我们的直观感受是落叶纷飞,秋意正浓,从诗句中 我们看到波浪涌起的洞庭湖面秋风飒飒,落叶飘荡, 一派萧瑟的景象,这???是语言的符号意义使然。;诗歌欣赏,起始点是意象,着眼点是意境,落脚 点是意图,灵魂则在于联想,因此诗歌的审美价值 取决于这种联想功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的语 言形象是“形”,它的暗示性是“神”,我们只有抓住了诗歌的形和神,才能更深入 地领略诗歌美的精神要义,从而触摸诗人的心灵世 界,走进诗歌艺术的神圣殿堂。; 根据诗歌内容,请从“木叶”“黄叶”“高树”等三个意象中任选一个填入原诗中,并谈谈你的理由。;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 飞。;学以致用;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 ,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探究一、“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美女妖且闲,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中“木叶”“落叶”“黄叶”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探究二、林庚先生在文中提出“木”含有微黄、干燥的艺术特征,按照这个理论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换成“病树前头万木春”似乎更妥当,你认为如何?、;作业布置;再见; 就像“木”和“水”一样,还有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柳; ;鸿 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杜鹃;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 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落 叶”及“黄叶”的区别,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 就会一目了然、水到渠成。例如: 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给人印象:枝繁叶茂,浓阴匝地。;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

文档评论(0)

中小学PPT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小学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