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发展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发展和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发展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指出,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 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而不是把它看作感性的人的活动, 当作实践去理解, 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也就是说在观察、思考一切社会现象时, 马克思都把“实践”与“直观”对立起来, 把感性的人的活动与“抽象”的思辨对立起来, 马克思不仅把实践理解为全部生活的本质, 理解为检验任何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而且也把它理解为自己哲学与一切传统的哲学之间的分水岭, 马克思甚至把自己的哲学称之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与此相反的是, 费尔巴哈和其他一切唯物主义一样, 只把人看作“感性对象”, 没有把人看作“感性活动”, 把客观世界仅仅看作是认识的对象, 而不是改造的对象, 因而不能正确改造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更看不到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但是他们的认识是不切底的, 不懂得认识对实践的依赖性。这样一来, 客观世界不过是单纯被人反映的客体, 根本不是实践的对象, 而人则成为了消极、直观地认识对象的主体, 只能消极的反映对象, 对客观的改造无所作为。费尔巴哈等人没有认识到, 人只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去认识世界, 而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者在观察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时, 把实践排除去了。
在《费尔巴哈提纲》中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 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 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础,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一文中正是以“实践”的观点批判以往一切哲学的缺陷, 并阐明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 在马克思看来,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作为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基本的中介和现实表现形式, 在物质生产中和社会交往过程中, 不是被规定在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之中。人运用自己的现实的本质力量掌握世界, 通过实践创造能满足人的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的对象, 同时也把它们变为人的物质的和精神的生活与活动的组成部分, 并转化为人的本质力量。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都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 都归根到底相互制约。正因如此, 恩格斯在这里所说的“新世界观”就是唯物史观, 这个新世界的“天才萌芽”后来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发展成为唯物史观的思想体系, 这个思想体系“不是 革命时代寻找某种范畴, 而是始终站在历史的基础上, 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世界, 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在复杂的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在他的巨著《资本论》中, 从经济运动和人类劳动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许多重要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和进一步发挥。根据马克思的观点, 实践的主体是人, 实践的客体是不依赖于主体但又受主体影响的历史的客观存在物。实践的主体和实践的客体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 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另外, 马克思对“需要”、“劳动”等范畴的深刻分析, 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他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费尔巴哈》等著作中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了重要补充和发展, 在实践对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实践对人类发展的决定作用, 实践对人类认识能力的促进作用
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等问题上,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向前推进了一步。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之后, 又有许多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和理论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列宁和毛泽东等人, 与此同时, “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和实施, 是唯物主义实践观结合中国实际具体运用, 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 更是对马克思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创新和发展。他们把唯物史观付诸实践来解决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发展有着鲜明的哲学党性原则, 即在始终坚持“物质一元论”的前提下,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他认为, 实践是人类认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并且,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科学与技术的突飞猛进, 社会实践形式有进一步分化的趋势。但在生产实践活动始终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是生产实践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 生产实践解决的是社会和自然的矛盾, 不理解生产实践在全部社会实践中以及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的基本作用, 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因此, 人类的认识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所以, 对待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态度, 应当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