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pdfVIP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满江红. 小住京华》秋瑾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 【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词】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 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 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 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 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 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 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 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作者】 秋瑾 (1875~ 1907),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烈士,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原名闺 瑾,字璇卿,号旦吾, 后改名瑾,自号“鉴湖女侠” 。祖籍浙江山阴 (今绍兴 ), 一生留下许多著作,皆收于《秋瑾集》中。 【背景】 《满江红》 秋瑾蔑视封建礼法, 提倡男女平等, 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 性豪侠,习文练武。 1903年,丈夫王子芳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随王去北京居 住。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 身救国事业。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之后写下了这首 《满江红》。 【主题思想】 《满江红》一词是秋瑾在 1903 年中秋节的述怀之 作。这首词通过对自我生 活的写照,反映了她在冲破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后,走向革命道路前夕 的终得解脱而又苦闷彷徨的矛盾心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赏析】 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 不如”的生活( 《致秋誉章书》),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 立”的愿望。首先写中秋佳节暂住北京的情景, 菊花盛开, 秋色明净。 “为篱下, 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写 秋色,但主要是用来说明冲破家庭牢笼后怡然自得的心情和愁苦的心理。在封建 社会里,一个女子要冲破家庭牢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用《史记·项羽本 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并不过分。 “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 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 “每逢 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应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作者却寓居客栈,不免有“人 比黄花瘦”的冷落之感。但想到八年奴仆不如的生活,而今破楚自立,又不免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喜悦之情。把陶渊明和李清照表现不同思想的诗 句杂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词的下片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 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巾。作者虽是女子, 但“心却比,男儿烈” ,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离家出走以后,下一步怎么办? 这是摆在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平日诗人,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 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现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何处去找 知音?如果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到怎样的折磨?想到这一点,不觉伤心落泪, 也是很自然的。 “何处觅知音”?这对当时的秋瑾来说, 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它关系到她的前途和事业。特别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子的叛逆行为,究竟能得 到多少人的同情和支持?所以作者清醒地估计到 “必知音之难遇,更同调而无人” 的困境( 《致琴文书》)。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 征途的思想状况。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秋瑾的《满江红》中“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运用短句,节奏 明快,

文档评论(0)

84203979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