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风雅竹笔筒.docx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是风雅竹笔筒 名人竹刻是一道瑰丽奇特的风景,是纯美术和工艺美术双重加工的造型艺术。同时在书画、篆刻上汲取营养,运用于各种文房之物上,极为低调的品位却表现出文人的涵养境界。既融合了各门类的工艺雕刻,又在形式与技法上深受儒家教养,以独特的造型语言表达文人情怀。 在名人竹刻中,笔筒是文人书房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而竹刻更是依托于文人审美的艺术明星,将竹刻与笔筒相结合,催生出的是一种低调而高傲的品位,是一个素雅而夺目的珍宝,是传统工艺美术与文人艺术理念的完美结合。 清嘉庆 邓渭 竹刻行书赤壁赋笔筒 筒身阴刻行书前赤壁赋全篇,款书“时丙辰秋九月上浣书于怀白山房,云樵山人”。连珠印有“得璜人”,引首印“草草”。字体温婉,刀法细腻圆顺。无论从成就还是影响来看,邓的刻字艺术都在嘉定竹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刻字均有自书,雕工和书法融为一体,沉稳有力,尽显大家风范。 1 明万历 朱稚征 竹雕高士图笔筒 筒身镌一高士于松石间展卷濡毫之际,矫然回首,双蝠翩翩而至。岩石间镌款“万历乙卯年,朱稚征”,以阴刻大篆为之,与习见朱稚征作品多用“三松”别号,且字体大都为行书的落款方式不同,为目前所仅见。 2 清 尚勋 留青桐荫侯茗图笔筒 尚勋其人记录不详,据作品风格,应为清代人。园中树石间放置一石榻,榻上设席,一老叟坐于席上,作辍琴待茶状。前有一名童子持扇煽炉,并回首望于老叟,似有应答之趣。刻竹画面与书画艺术的图式和造型相似,提升了竹刻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含量。 3 清 孙 竹刻摹砖文曲式笔筒 笔筒取变形竹材所制,成左右二曲。右曲以阴文篆刻汉砖铭“大富贵,亦寿考,长安乐,宜子孙”;右曲阴刻楷书款“漱石道人,碧沧摹古”。刻法为直边平底,乃清中期以降阴文竹刻的通行风格。孙活跃于清道光、咸丰两朝,刻竹富金石气,自辑所作竹根印拓为《漱石印存》。 4 1923年 金绍坊(金西) 留青梅窗图笔筒 罗帏高束,圆窗半启,一树寒梅横斜窗前,梅影映窗,与真花两相映衬。题识行书“半窗图画梅花月。癸亥三月,北楼画,西刻”,印“金”。画面右侧有阳文小印“石梅花庵”。此作以蓑衣地留青表现窗外真梅,以留青阴刻表现映窗梅影及窗、帏诸事,极见巧思。筒身还刻有越叔孺、陈宝琛、溥雪斋三家题跋。金西早期竹刻画本大半为金城所画,此笔筒亦为金城自日本带回,故器型风貌与中国有异。

文档评论(0)

wh45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