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都庞岭 南方最具神奇色彩的山岭
都庞岭 南方最具神奇色彩的山岭
上甘棠村有1200多年历史,村名村址从未改变。这里是世界罕见的“双胞胎村”,村内及附近地带平均100人中就有一对双胞胎。
鬼崽岭上散布和隐藏着上万尊表情诡异、造型奇特的石俑。古人认为:这些石俑是来自地府的“阴兵”,当地人至今对这些石俑心怀敬畏。
南方五岭中,最具有神秘色彩的都庞岭,位于湖南省永州市的江永、道县、零陵区和广西省的灌阳、恭城等县交界处。
除了地势险要,都庞岭最吸引人的,是那一个个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山下的上甘棠村,千年来只有周家一脉,盛产大人物和双胞胎;道县西南处的鬼崽岭,据说住着阴兵,大大小小的石俑,可能是帝王墓,也可能是祭祀场所;江永县流传的神秘女书,是电影《雪花秘扇》中女书的原型,更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只有女人才能看懂的文字……
古村“盛产”双胞胎
尽管东西长度不到500米,但早在秦汉时期,都庞岭下的上甘棠村就已经是连接潇湘地区和桂林郡的要道。上甘棠村依山临水,沃野千顷,物产丰富,从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时代开始,整个村庄经历过多个朝代,至今已逾千年。
现在的上甘棠村,有居民453户,共1865人。不过,除了7户是建国以后迁入的异姓之外,其他的都是姓周的原住民家族——他们已经在此居住了1200年。在当地,有一种带着排外色彩的宗族说法:上甘棠的风水中,“太师椅”上只能坐一个人,多了就会出乱子。所以,从村子建立直到建国前,上甘棠村都只有周氏一族。
上甘棠的周氏家族,在历史上颇具盛名。据说,早在唐朝天宝年间,这支周氏族人的先祖,为了平定南方十州的动乱,才从山东青州迁到湖南,唐太和二年(827年)迁居上甘棠村。从那时候开始,这一支脉的周氏族人开始影响中国历史,相继出过许多极具影响力的大人物。从宋朝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到现当代文学巨匠鲁迅(周树人),都和他们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
周氏家族定居上甘棠千年,村名未变,村址未变,族氏血统未变,这在湖南全省乃至全国都属罕见。而千年的积淀,世代的传承,让周家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大量的古建筑财富——现在的上甘棠村,依旧拥有各个时期的古民居200多幢,古门楼4座,其中有400年历史左右的民居就有8幢,清代古宅民居更是多达68幢。
除了人文上的影响力,上甘棠村还拥有一个匪夷所思的名字:双胞胎村。在以这座千年古村为核心的沿线20多公里范围内,双胞胎出生率为世界罕见——高达1.05%,也就是说,100人中就有一对双胞胎。按照正常的自然规律来讲,10万~20万人中才有可能出一对双胞胎。从这个角度来看,上甘棠村双胞胎的出生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近千倍。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如此奇妙的生育现象呢?
答案至今成谜。不过,学术界倒是争议不断,有人认为,村前的谢沐河,河水里硒的含量非常高,还有几十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是导致双胞胎生育率高的原因;还有人认为,谢沐河上下游一带的村庄彼此间通婚较多,很可能这一带的居民天生就拥有独特的双胞胎遗传基因……
关于诡异石俑的猜想
都庞岭的神奇区域,并不只有上甘棠一处,在湘南道县西南那一段山脉里,还有一片诡异的区域,被当地人叫作“鬼崽岭”。
之所以有这样奇怪的称谓,是因为在这片山林中,散布和隐藏着无数表情诡异、造型奇特的石俑。后来,经过考古人员的调查和推算,居然发现此类石俑在地下还隐藏着更多,而
地上地下的石俑加起来,起码有上万尊……让人惊讶的是,2021年冬天,这块土地遭遇冰灾,松林中一棵老桂花树被冰压倒,连根拔起的树根居然带出了38个石俑……
鬼崽岭的这些石俑,普遍不高,大多在40~80厘米之间,看上去让人望而生畏。它们造型简洁,又神态各异:有的石俑头部呈尖顶状,酷似戴着“战盔”;有的石俑绾着发髻、戴着头巾;有的石俑面部五官的刻画非常精细,身体的姿态造型或为立姿或为坐姿……从形象上看,他们大多是古代武士的模样,尽管身披盔甲,但空手者居多,只有少数是持刀拄剑的。 石俑群的西北方,有一块题为《栎头源坛神记》的石碑,碑文是一个名叫徐咏的贡生在清光绪29年(1903年)撰写的,由于年代久远,碑文内容有些已无法看清。不过,根据道县县志对这块碑文的解释,古人认为:这些石俑就是来自地府的“阴兵”,半夜会化为神灵行走世间,听到鸡鸣后,就会化为石俑……
在鬼崽岭附近生活的纯朴原住民,大多会讲述关于“阴兵”的故事,言谈中,多是充满神秘和阴森的恐怖之辞。村民们对这些怪异的石俑心怀敬畏,如果家中或是村里遭遇到大的灾祸或是战乱,村民还会带上纸钱香烛祭拜,求“阴兵”保佑。
关于这些年代久远的石俑的考证,引起过国内史学界的极大兴趣,甚至有人在多次考察后进行了大胆的推测: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