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反转新闻谁之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近年的网络舆论事件中,经常出现剧情“反转”。
某中学被家长拍照爆料,学校食堂长期给学生吃变质食物,引起了广泛关注;经相关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调查,事实真相却是几个家长为了制造影响,蓄意发布虚假图片、视频,以达到向校方施压的目的。教师体罚学生导致学生流血受伤,其被网友“人肉搜索”唾骂后,真相竟然是学生家长用口红伪造伤痕以博取关注……
网民的神经往往轻易被挑动,也往往轻易被“反转”。
作为一名高中生,你对此现象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课上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得套作或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能力。
【审题】
本题材料叙述了两则新闻反转事件,一则是家长为了制造影响蓄意发布虚假图片、视频,导致人们关注某校,认为其长期给学生吃变质食物;一则是家长用口红伪造伤痕以博取关注,而教师却被“人肉搜索”,遭受网友唾骂。两件事的共同特点是新闻事件的性质随着调查而反转。作文时,文章应该围绕“几经反转的新闻事件”展开,从材料上看可以选两角度切入:(1)记者(媒体)的角度;(2)网民的角度。重点放在“为什么”或“怎么样”,可以两者兼顾有所侧重,适当联系其他相似现象。
一、为什么会有新闻反转事件发生?
从媒体角度:
(1)媒体人对事件不加调查,人云亦云,丧失了求真务实的责任感;(2)媒体人一味追求利益,一味追求吸引眼球。
从网民角度:
(1)不善辨别,一味盲从;
(2)好奇心强,喜欢猎奇;
(3)喜欢人云亦云,妄加评论,大发“善心”。
从国家角度:
(1)监管机制不健全,对网络传媒缺乏强有力的监督;(2)对随意发表言论者没有惩处措施;(3)有时,相关部门没有第一时间公布真相,让人妄加揣测。
二、后果:
(1)使事情真相扑朔迷离,让民众不知该相信哪种说法;(2)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大大降低,让民众不再相信媒体报道;(3)触碰民众敏感的道德神经,引发道德危机;(4)引发的“网络暴力”或给当事人带来身心伤害。
三、解决方案:
(1)媒体人坚守职业道德,秉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2)民众保持理性,不盲从,不“先入为主”,不明真相不妄加评论;(3)国家加强监管,有关部门及时发布事件真相。
任务分析:题干要求以“一名高中生”的身份,论述自己对上述事件的感触和思考,学生应当针对上述事件分析原因,追求根源,谈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文体任务为发言稿,一方面需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一方面注意内容要符合发言稿的要求,有代入意识。
【立意】
1.别让臆断埋没真相;
2给我一双慧眼吧;
3.多一点耐心与理性,等得云开见月明;
4.拒绝盲从,理性辨别;
5.新闻反转当休矣。
【素材】
1. 明辨是非,正确地对待事情真相。尼采曾言,“随着舆论思考的,都是自己耳闭眼塞的人。”是的,但凡为人,我们都需要对正在上演事件进行思考,而不仅仅是跟着舆论的“大浪”随波逐流,毫无原则地跟着大部队行动。当微信朋友圈流传着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深圳作者罗尔为白血病的女儿筹款,一时间网友已捐款过百万,此后又爆出罗尔家世并不贫困,使得其成为“千夫所指”。剧情反转让人措手不及,刚开始网友对其遭遇的同情怜惜,下一秒随着事态的发展又对他的行为感到唾弃。这“墙头草”的姿态都是未能明辨是非所导致的。在未了解真相的前提下,先一步感性而行,献出爱心,此举不可不谓之不理智;真相曝光又大呼上当受骗,将愤怒发泄于早已悲痛万分的三口之家,亦是错误。只有正确对待事情的真相,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2. 明辨是非,拒绝舆论绑架。现如今,新闻的更替速度非常地快,上一周发生的事情一转眼在一些人眼中已像历史一般那么地远,我们总是记住那一刻带来的疼痛过后又忘记了反思。如某地坠井男童亮亮事件,家人对孩子的紧张,成为了编造者口中对救援人员的辱骂,一时间,人云亦云,在家属正历“丧子之痛”上又撒上了玻璃渣子,其心痛可想而知。当未知真相时,不要妄加猜测,舆论绑架,这样只会掩盖事情的真相,让受害者雪上加霜。
3. 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
10月28日上午10时8分,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与一辆小轿车在万州区长江二桥相撞后,公交车坠入江中。由于涉事小轿车的驾驶员是一名女性,且有现场图片显示,女司机当时穿的是高跟鞋。部分媒体关注的焦点开始偏移,纷纷发布涉事女司机反行的相关新闻报道。
反转:10月28日,万州警方通过官方微博@平安万州 辟谣:“重庆公交坠江事故的原因是公交车突然越过道路中间的双黄线,撞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继而撞断护栏坠入江中。”后来,随着公交车“黑匣子”被打捞上岸,事故起因于乘客与司机发生了肢体冲突。此次事件再度暴露出大家对女司机的深刻偏见,而谣言的传播正是借力于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