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印刷的世界 书籍 出版文化和中华帝国晚期社会
印刷的世界colon;书籍period;出版文化和中华帝国晚期社会
生活于16世纪的唐顺之(1507-1560)曾叙述道:“仆居闲,偶想起宇宙间有一二事,人人见惯而绝是可笑者。其屠沽细人有一碗饭吃,其死后则必有一篇墓志;其达官贵人与中科第人,稍有名目在世间者,其死后则必有一部诗文刻集,如生而饭食、死而棺椁之不可缺。此事非特三代以上所无,虽唐汉以前亦绝无此事。幸而所谓墓志与诗文集者,皆不久泯灭,然其往者灭矣,而在者尚满屋也。若皆存在世间,即使以大地为架子,亦安顿不下矣。”①这里,唐顺之道明了书籍既是普遍存在的又是短暂易逝的。他嘲笑了这些新贵和暴发户身上的虚荣——这些人出版自己作品的渴望忽然变得现实了。
唐顺之沮丧的观察产生于一个特殊的时代和社会阶层。他刚好生活在晚明出版业的繁荣势头呈现之时,他的话也反映了对无处不在的变化的清醒认识。唐提醒我们,印刷出来的文字拥有象征权力,即使对那些教育程度与社会地位都不太高的人也是如此。在他的世界里,书籍有多种功用,是承载知识的物件、供研习的版本,是在商业交易中被买卖的商品。抑有进者,书籍具有社会和文化的意义,这一意义或通过人们拙劣的模仿折射出来,或是在人们对声望的追求中展现出来。
“印刷文化”(Print Culture)这一术语涵盖了更为宽泛的文献资料与研究方法。原始资料除了书籍以外,还包括如单张印刷品、新闻报刊和插图等。研究对象是围绕着印刷品的生产与消费展开(或受其影响)的文化实践的整个内容③。研究课题涵盖了身份(Identity)、社会角色、阶层差别和阅读的历史等。印刷文化的概念如此广泛,以至于几乎取代了文化史,因为很难想象一种不包含这些内容的文化领域。
近来有关中国出版历史的研究层出不穷,呈现出超越国界的景象,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学者都对这个领域抱有极大兴趣。然而,学者群体之间的互动并不均衡,美国与日本学者之间的学术亲缘关系十分明显。例如,大木康和井上进(Inoue Susumu)两位学者在英语学者圈中影响巨大,本文也将详细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研究书籍史的中文成果则关注了一系列不同的问题。中国学者自身和他们的外国同行都倾向于这样的观点,即认为中国本土的书籍史研究是特色鲜明的传统书目文献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传统长期以来注重于目录编纂、版本研究、训诂学、印刷技术史、书籍收藏和校勘等领域④。很大程度上,美国学者是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利用中文学界的出版成果,他们叹为观止于参考书目的精深,将其当作航行于浩瀚史料之海的指南。正是出于实用主义目的,20世纪早期出版的叶德辉的作品⑤,以及张秀民的研究成果,都被广泛引用⑥。不过,有迹象表明大洋两岸之间的学术契合正在出现,双方(因不同的原因)对地方与区域出版史的研究正方兴未艾,理论和方法论上的交流与对话正在开展,新的参考工具和目录也得到共享。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以外的学者已经自觉摆脱了对版本和技术史的研究,那些过分强调古籍善本与早于古腾堡四个世纪发明的中国活字印刷术的研究方法,都遭到摒弃⑦。相应的,他们自觉在相关的广阔社会与文化语境下理解中国书籍,同时亦主张重视出版实践。他们声称,因为成本低和普及广,雕版印刷更为重要,特别当和相对昂贵且利用较少的活字印刷术相比时,更是如此⑧。其他学者提醒我们注意几个世纪以来手稿与印刷书籍同时存在,事实上,直到20世纪,手稿也一直是一种文本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媒介⑨。他们集中关注于普通版本而不是收藏家们的珍藏,有意提醒大家注意以前所忽视的时段、类型与社会组织等研究领域⑩。多数学者强调商业出版,这最能贴切地反映出“交流循环”现象,但同时忽略了两种在中国较重要的出版模式——官方和家族的生产(11)。学术界的这种趋势倾向于忽略非商业的书籍流通,比如礼物馈赠等,并遮蔽掉大量由官府及个人等通过官方渠道资助的以提高学术声望的荣誉性出版活动(12)。
从方法论角度讲,中国书籍史研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书籍史研究有密切关联,但是到目前为止,在印刷语言(printed word)的比较对话中,中国书籍的研究仍在很大程度上处在边缘位置。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亚洲出版商们印行的书籍卷帙浩繁,但是中国——事实上,通常来讲是东亚——在绝大多数有关书籍的世界历史著作中,仅仅出现在脚注之中(13)。1996年《中华帝国晚期》(Late Imperial China)杂志推出专刊,标志中国出版史研究在美国学术界初次登场,研究法国书籍史的著名学者夏特里埃(Roger Chartier)撰写了导言(14)。尽管如此,其后出版的新的有关中国书籍史、出版史的研究,可能因为面世时间尚短,还未对整个领域造成广泛的影响,欧洲的研究成果在这个领域里依然突出。面对以国界与语言划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赊销业务管理办法.docx
- 在实践中加强党性修养.docx
- 七年级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工作总结.docx
- 中庸读书笔记.docx
- 医护人员医德医风个人工作总结.docx
- 二胡教学 二胡基本功的练习重点.docx
- 市场营销专业高职.docx
-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同分异构体 陈理.docx
- 为犊牛腹泻支新招 分享自 农民日报.docx
- 幼儿园毕业班班级工作总结范文.docx
- 2025年文创盲盒市场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效果研究报告.docx
- 乡村旅游升级转型:2025年露营经济融合创新案例剖析.docx
- 《烹饪概论》中国菜点 单元测试题(一)(后附答案).doc
- 低碳城市能源政策规划2025:案例分析与实践[001].docx
- 直播电商虚拟主播与直播带货数据监测策略分析.docx
- 乡村手工艺产品展销中心2025年市场细分与目标客户群体分析.docx
- 2025年氢能源在分布式储能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产业布局.docx
- 2025年快消品行业库存管理精细化操作指南.docx
- 乡村旅游新业态:2025年乡村手工艺产品展销中心创意设计与体验营销报告.docx
- 2025年金融APP适老化改造,科技赋能老年人金融生活.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