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编制依据及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洋山深水港 (一期工程 )东海大桥工程招标文件
《港口工程桩基规范》 (JTJ254-98)
《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 (JTJ268)
《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221-98)
《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JTJ269-96)
《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规范》 (JTJ/T066-98)
东海大桥港桥连接段颗珠山大桥引桥工程施工图设计
1.2 编制说明
本文仅为洋山深水港 (一期工程 )东海大桥工程中的东海大桥港桥连接段颗珠山大桥引桥工程的施工方案 .
1、工程概况
东海大桥港桥连接段颗珠山大桥引桥工程, 位于小洋山与颗珠山之间。 桩基采用Φ 1500 钢管桩。本次沉桩工程为 50m 跨承台桩。
1.1 工程范围
我部承担的共 9 个排架,每个排架间距为 50 米,其墩号为 PM476----PM484 ;桩基为Φ 1500mm 钢管桩,桩数共计 144
根。
施打完桩后,为防冲刷需在墩身 30 ×50 米范围内进行抛石护底。
护底采用 5~ 20 公斤块石,平均厚度为 1.5 米,最厚出不超过
2.0 米,最薄处不超过 1.0 米。
1.2 基桩情况
设计桩顶标高为 2.5m;设计桩长为 PM476 墩钢管桩桩长 76 m; PM477 墩钢管桩桩长 77 m;PM478~PM479 墩钢管桩桩长 71 m; PM480 墩 钢管桩桩 长 69 m ; PM481 墩钢管 桩桩 长 67 m ; PM482~PM483 墩钢管桩桩长 64 m;PM484 墩钢管桩桩长 67 m。每
个桥墩为一个大承台,由 16 根直径φ 1500mm 钢管桩组成。斜桩的
倾斜度为 5:1 和 6:1,平面扭角有 10°、30°和45°不等,总的工程量
为 144 根。
1.3 工程地质条件
打桩位置天然泥面标高约 -19.70 米,上覆土层中间有一厚
达二十米左右中密~密实的粉细砂,是打桩桩基持力层为偏硬
塑~硬塑的灰绿~褐黄色的粘性土,土层具体分层为:Ⅱ
1 层标
高 -19.70 米~ -22.20 米,灰黄色粉质粘土夹粉砂;Ⅲ
3 层标高
-22.20 ~ -27.70 米,灰黄~灰色粉细砂;Ⅲ 2
层标高 -27.70
米~
-38.70
米,灰黄~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Ⅳ 4
层标高 -38.70
米~
-59.10
米,灰~灰黄色粉细砂; Ⅴ 1 层标高 -59.10 米~ -66.90 米,
杂色粘土;Ⅴ 2 层标高 -66.90 米~ -71.20 米,杂色粉质粘土;Ⅴ
3 层标高 -71.20 米~ -80.10 米,灰绿~褐黄色粘性土混砂砾。
4 自然条件
①、 设计水位(国家 85 高程)
极端高水位: 3.35m
设计高水位: 2.15m
设计低水位: -1.83m
极端低水位: -2.77m
②、 潮流
a) 流向特征:涨潮主动力偏靠颗珠山侧,流向变幅在 235 °~272 °之间。落潮主动力偏靠蒋公柱~小洋山侧,流向集中在 65 °~78 °范围内。
b) 流速特征值:颗珠山大桥区域实测涨潮分层最大
流速为 2.05m/s ,最大垂线流速在 1.54m/s 。实测
最大落潮分层流速为 2.18m/s ,最大垂线平均流速
2.17m/s 。施工期设计流速: V=2.17m/s 。
③、 波浪
根据杨梅嘴测波站四年统计资料,工程水域波高
H1/10
>1.5m 大浪频率为
4.98 %。约 20 天/年。
2、工程特点
1 本海区施工受风、 雾、浪等恶劣天气影响大, 海况条件复杂,施工水域地势狭小,涨潮流速小 ,落潮流速较大。
2.2 基桩布置全部为斜桩、平面扭角种类繁多,施工效率低。
2.3 因海上恶劣施工环境影响,船舶及人员安全问题突出。
3、打桩顺序
本工程拟投入“ 天威” 号全旋转式多功能打桩船,根据设计
和业主的要求先对 PM477 墩进行施工,并进行高应变动力测试。
然后由 PM476 墩向小洋山单向依次推进退船施打。打桩船船头
向北一次抛锚驻位施打完一个桥墩后再进行下一个桥墩基桩的
施工。
4、测量定位
测量定位采用 GPS 测量定位与常规测量相结合的测量定位
方法。
4.1 施工测量控制网
业主在大桥的南北两岸布置的五个控制点(芦潮港处
2 个,
小洋山岛处 3 个)可作为 GPS 网中的起始点,分别在小洋山岛
上路桥国际临时现场办公室楼顶和无名小岛上布设加密控制点
K1 、K2 ;作为 GPS 基准站和常规测量校核施工控制点。 测设时,利用业主提供的芦潮港侧 LYJ1 、LYJ2 及小洋山岛上 001 、002 、
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