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刊扫描 托尔斯泰是如何成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 
    外刊扫描vert;托尔斯泰是如何成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quest;
    1919年,正值苏俄内战的关键时期,一篇发表于美国的纪念文章将这位已经去世九年的作家评价为是“布尔什维克家庭的伟大元老”,认为他思想中的无政府主义精神是导致俄国革命不断激进化的罪魁祸首。与此同时,俄国的一些保守知识分子同样将革命归咎于托尔斯泰。梅列日科夫斯基将俄国革命视作是俄国一场“由托尔斯泰发起,由列宁结束”的自杀行为,别尔嘉耶夫则认为俄国革命是托尔斯泰主义的胜利,“要使俄国获得新生,就必须肃清托尔斯泰主义!”
    俄国的革命者们确实能从托尔斯泰主义者身上找到很多共同语言:他们都是沙皇政权的激烈批判者,都主张剥夺教会与地主的土地,都曾在一战期间进行过反战宣传。列宁于1908年写下的文章《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在苏联时代一再被引用,成为这位作家最为人熟知的标签。然而,革命后的苏联官方却立刻发现,如何将托尔斯泰的遗产纳入红色政权的思想体系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作为一位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托尔斯泰毫不妥协的否定任何形式的国家政权,无论是沙皇的还是苏维埃的;作为一位主张“以爱制恶”的非暴力主义者,托尔斯泰又反对以革命的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更不要说这位作家浓厚的宗教思想背景与布尔什维克的无神论世界观格格不入。
    最麻烦的是,托尔斯泰的影响早已超出单纯的文学和思想领域了,如同创教的先知一般在国内外拥有大批信徒。革命和内战期间,托尔斯泰主义运动在俄国如火如荼,在西伯利亚和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建立起不少将托尔斯泰的学说付诸实践的农民自治公社,号召农民拒绝纳税、拒服兵役,几乎成了威胁现政权的一股潜在力量。于是,如何评价托尔斯泰——不仅是他的文学创作还包括他的思想学说“托尔斯泰主义”、如何向新政权的公民宣传解读这位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成了令苏联文化教育工作者颇为头疼的一个问题。
    本期外刊扫描将带大家了解托尔斯泰的社会改革思想,回顾这位极度复杂的作家是如何在苏联时代成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并得到新政权的认可与宣传的。
    无政府与非暴力:托尔斯泰的农民乌托邦
    整理自:Tolstoys Georgist Spiritual Political Economy (1897-1910): Anarchism and Land Reform,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Vol. 56, No. 4(Oct., 1997), pp. 639-667
    作者:Kenneth C. Wenzer
    要理解托尔斯泰与俄国革命的关系,就必须回到托尔斯泰的社会思想本身,去了解他对旧制度的批判和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究竟是怎样的。本篇文章便是通过对托尔斯泰晚年作品的文本分析,阐述他心目中理想的农民乌托邦社会是怎样的。
    在人生的最后十几年里,托尔斯泰对现存国家体制的抨击达到了一个巅峰。在1899年的杰作《复活》里,他将矛头指向了社会机器的方方面面:教会、政府、监狱和流放制度、军队,还有上层精英对穷人的剥削。所有这些中,他尤其将土地私有制视为是万恶之源,是一切不平等和奴役现象的基石。受美国社会思想家亨利·乔治(1839-1897)的影响,托尔斯泰试图建立一套理想的农民乌托邦体制,在人与社会、人与上帝之间求得平衡。在《复活》中托尔斯泰借聂赫留朵夫之口阐述了自己新的农村公社的蓝图:土地必须是公有的,和水、阳光、空气一样都是上帝的财产,不能被私人拥有或买卖。公社的和谐建立在对上帝的信仰和对他人的爱之上,它将反过来促进个人的道德完善和灵魂救赎。
    托尔斯泰的理念的形成,与帝俄末期动荡的社会形势之间不无关系。1902年前后,由于经济萧条和农业歉收,俄国的阶级矛盾愈发尖锐。城市无产阶级的罢工抗议和农村的农民暴动此起彼伏,多个地区发生了农民烧毁庄园、抢劫杀害地主的现象。而沙皇的镇压激起了公众更大的愤怒,一些激进主义者用暗杀政府官员的恐怖主义手段来回应。托尔斯泰作为一个非暴力主义者,对日益增多的流血事件感到忧心。他既谴责当时社会对于劳动者遭遇的冷漠,又对于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同样感到害怕。在他看来,不管是农民还是工人都受剥削于国家、资本家和地主,从这些古老的负担中解脱出来的唯一方式是对上帝的信仰和个人的道德完善,而非任何世俗的、科学的和宗教的权威。托尔斯泰的新社会蓝图具有基督教无政府主义的色彩,他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权力,无论是专制的、民主的,还是宪政的、苏维埃的。主张人们应该回到土地上,在乡村过一种更加简单道德的生活;主张拒绝参加政府机构、拒绝参军、拒绝纳税、拒绝任何形式的暴力,因为任何外在的权威只会带来新的不公和暴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