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案例 1 (6)设置因素分析的选项:单击图1-1对话框中的“Options…”按钮,弹出“Factor Analyze:Options”(因素分析:选项)对话框。 ①“Missing Values”(缺失值)选项框:缺失值的处理方式。 A “Exclude cases listwise”(完全排除缺失值):观察值在所有变量中没有缺失值后才加以分析。B “Exclude cases pairwise”(成对排除观察值):在成对相关分析中出现缺失值的观察值舍弃。 C “Replace with mean”(用平均数置换):以变量平均值取代缺失值。 ②“Coefficient Display Format”(系数显示格式)选项框:因素负荷量出现的格式。 A “Sorted by size”(依据因素负荷量排序):根据每一因素层面的因素负荷量的大小排序。 B “Suppress absolute values less than”(绝对值舍弃的下限):因素负荷量小于后面数字者不被显示,默认的值为0.1。 图1-6 Factor Analyze:Options对话框 操作过程 完全排除缺失值 用平均数置换 依据因素负荷量排序 绝对值舍弃的下限 成对排除观察值 SPSS正在吭哧吭哧地为我们计算结果,请大家耐心等待哦! 案例 1 (7)设置完所有的选项后,单击“OK”按钮,输出结果。 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我们终于可以看到结果数据了,大家有没有很兴奋呢? 案例 1 结果分析 (1)相关系数矩阵及其检验结果 相关矩阵 表1-7 相关系数矩阵及其检验结果 表1-7是原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及其检验。可以看到,大部分的相关系数都较高,各变量呈较强的线性关系,能够从中提取公共因子,初步判定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结果分析 案例 1 KMO是Kaiser-Meyer-Olkin的取样适当性量数,用于比较变量间简单相关和偏相关系数。 KMO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当KMO值越大时,表示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越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Kaiser(1974)给出一个KMO的选取适合做因子分析的标准: KMO0.9 非常适合 0.8KMO0.9 适合 0.7KMO0.8 一般 0.6KMO0.7 不太适合 0.5KMO0.6不适合 KMO0.5 非常不适合 进行因素分析的普通准则至少要在0.6以上 此处的KMO值为0.762,表示适合因素分析。 KMO取样适切性量数 Bartlett球形检验 近似卡方分布 自由度 显著性 Bartlett’s球形检验是以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为出发点,零假设相关矩阵是一个单位阵。(即sig.值小于0.05时,适合做因子分析。) 此题中,Bartlett’s球形检验的?2值为131.281,自由度为36,sig.值为0.000,达到显著,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表1-8 KMO及Bartlett检验结果 (2) KMO及Bartlett检验结果 具体标准 结果分析 案例 1 (3) 共同性 表1-9 因素间共同性结果 共同性 初始 萃取 萃取法:主成分分析法 表1-3为每个变量的初始共同性以及主成分分析法抽取主成分后的共同性。 共同性越低,表示该变量不适合投入主成分分析中;共同性越高,表示该变量与其他变量可测量的共同特质越多,即该变量越有影响力。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共同因素时,初步的共同性估计值均为1。 此题中,所有变量的共同性均较高,各个变量信息丢失较少。因此本次因子提取的总体效果较理想。 我们所选的3个主成分反映了x1(在校生数)的信息程度。 X1的共同度 结果分析 案例 1 (4)解释总变异量 表1-10 解释总变异量 表1-10分三大部分, ①初始特征值(初步抽取共同因素的结果)。Total(总和)直列的数字为每一因子的特征值,特征值越大表示因子在解释9个变量的变异量时越重要;第二直列“% of Variance”(方差的%)为每一个抽取因素可解释变量的百分比;第三直列“Cumulative%”(累计%)为解释变量的变异量的累计百分比。 ②平方和负荷量萃取(转轴前的特征值、解释变异量和累计解释变异量)将左边9个成份中抽取3个特征值最大的列于右边。 ③转轴平方和负荷量(转轴后的特征值、解释变异量及累计解释变异量)。 解释总变异量 初始特征值 平方和负荷量萃取 转轴平方和负荷量 累计% 方差的% 总和 成分 萃取法:主成分分析法 ② ③ ① 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为4
最近下载
- 2025年国家体育总局事业单位招聘(79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第10课《数据错误及时验》.doc VIP
- JGJ-T231-2021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pdf VIP
- 最新CQI-27铸造系统评估表 第二版(2023).xls VIP
- 水泥制品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docx VIP
- 农机液压系统检修 压力阀检修 压力阀认知.pptx VIP
- IPC-9797中文版CN2020符合汽车应用要求及其他高可靠性应用要求的压接标准.pdf VIP
- 【国海证券-2025研报】生益科技(600183):公司深度研究:全球覆铜板龙头,周期向上、AI需求驱动成长.pdf VIP
- 小型气象监测系统【参考】.doc VIP
- 《猪病诊断与防治》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