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中文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 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s Labs 二、课程代码及性质 专业方向选修课 三、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32(实践学时:32学时) 学分:2 四、先修课程 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 五、授课对象 本课程面向通信工程专业网络通信专业方向学生开设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技术领域,是当今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本实验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实践的方式,衔接《计算机网络》理论教学,提升校内工程实践课程的比重,并让每一位进入实验室的同学能够真正学到实践知识,并借助实验内容产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理解。通过由验证性硬件实验,虚拟平台软件实验,及开放性实验三部分构成的实验课程体系,培养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交换机的配置、路由算法的实现、TCP协议、Windows Socket编程、CSMA协议 课程难点:配置交换机、生成树、路由算法RIP、路由算法OSFP, TCP协议三次握手、Windows Socket编程、CSMA协议的实现及仿真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演示法,实验法。 教学手段:采用电子教案,基于在线学习平台,实施过程性评价。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验证性硬件实验部分:五个实验,共20个学时,具体内容如下: (一)实验一:交换机配置与观察(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2小时)) 教学内容:掌握如何观察和配置主机、交换机,掌握网络协议分析仪的基本使用方法,观察接口与转发表。 课后文献阅读:计算机网络交换机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平台发布的实验指导书。 课后作业和讨论:在线学习平台发布的课后练习。 (二)实验二:端口镜像与生成树(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2小时)) 教学内容:掌握如何观察和配置主机、交换机,观察交换机的生成树,配置端口镜像,观察点到点的以太网帧流量。 课后文献阅读:计算机网络生成树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平台发布的实验指导书。 课后作业和讨论:在线学习平台发布的课后练习。 (三)实验三:路由算法之RIP协议分析(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2小时)) 教学内容:掌握观察和配置主机、路由器,观察路由器的RIP协议的现象,熟悉RIP协议的报文格式及工作原理,比较RIPv1和RIPv2的区别,理解RIP协议的缺陷。 课后文献阅读:计算机网络路由算法RIP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平台发布的实验指导书。 课后作业和讨论:在线学习平台发布的课后练习。 (四)实验四:路由算法之OSPF协议分析(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2小时)) 教学内容:掌握观察和配置主机、路由器,观察路由器的OSPF协议的现象,掌握OSPF的工作原理及过程,掌握OSPF的报文格式。 课后文献阅读:计算机网络路由算法OSPF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平台发布的实验指导书。 课后作业和讨论:在线学习平台发布的课后练习。 (五)实验五:TCP/FTP协议分析(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2小时)) 教学内容:掌握TCP协议的报文形式,掌握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过程,掌握TCP数据传输中编号与确认的过程,理解TCP重传机制,熟悉FTP的使用方法及常用命令,掌握FTP的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 课后文献阅读:计算机网络TCP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平台发布的实验指导书。 课后作业和讨论:在线学习平台发布的课后练习。 虚拟平台软件实验部分:一个实验,共4个学时,具体内容如下: (六)实验六:Windows Socket 编程(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2小时)) 教学内容:通过编程了解 Client/Server 结构的网络通信模型,掌握Socket机制的工作原理,掌握基于 Client/Server 结构的 Windows Socket TCP/UDP程序设计方法。 课后文献阅读:计算机网络Windows Socket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平台发布的实验指导书。 课后作业和讨论:在线学习平台发布的课后练习。 开放性实验部分:一个实验,共8个学时,具体内容如下: (七)开放式创新实验七:CSMA/CA与CSMA/CD协议性能比较(教师课堂教学学时(8小时) +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8小时)) 教学内容:掌握CSMA/CA及CSMA/CD的工作原理,在软件环境下,模拟CSMA/CA及CSMA/CD两种协议进行网络仿真,自主选题比较网络性能比较,开放式讨论两种协议

文档评论(0)

东山书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业务以学生学习成长为中心,为外语培训、中小学基础教育、学前教育,提供各种学习资料支持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